三合院鴿舍化身博物館 臺南鹽水竹埔開展

爲讓更多人認識臺南鹽水鴿笭文化竹林裡竹仔居民結合藝術家學童共構鴿舍博物館活化老屋,展現鴿笭多元文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莊曜聰臺南傳真)

爲讓更多人認識臺南鹽水鴿笭文化,竹林裡竹仔腳居民結合藝術家、學童共構鴿舍博物館,活化老屋,展現鴿笭多元文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莊曜聰臺南傳真)

爲讓更多人認識臺南鹽水鴿笭文化,竹林裡竹仔腳居民結合藝術家、學童共構鴿舍博物館,活化老屋,展現鴿笭多元文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莊曜聰臺南傳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年首度開放「社造徵計劃個人提案」,從小在鹽水竹仔腳長大高正浩,因工作關係常年住在竹埔外公家,看着社區「粉腳笭」常民文化、多間漂亮的三合院聚落閒置,他找來朋友家人,結合當地居民、學童,用半年時間活化鴿舍,催生「鴿舍博物館」,5日對外開放,將成爲聚落展演空間,也獲文化局個人組最高補助金額35萬元。

鴿舍博物館基地位於魏家老屋,2014年時曾透過臺南築角計劃整建,是通往聚落信仰中心張聖宮的主要入口,高正浩這項計劃將現有場址再次活化,與社區居民的互動更加強化。

鴿舍博物館分爲幾個部分,「鴿舍構築」請來曾在市區正興街打造鴿舍揹包客棧的藝術家李順堯駐村創作;「木粉鳥笭彩繪」則和竹埔國師生合作,以中年級小朋友爲主要對象孩子們在木工製作鴿子上,彩繪畫出心中的想像與創意,並把作品展示在博物館內;。

「鴿笭符號絹印」則整合鴿笭、鴿子、村名「竹仔腳」文字做爲符號,讓居民以絹印的手法排列組合印製布包上,創作屬於村的代言人;「移動鴿舍之廟宇人物彩繪」把聚落上的田都元帥廟最大的雕刻特色,請居民以彩繪版畫方式呈現,展示在可移動性的鴿舍中,也示範鴿舍多元運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