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長崎版長崎蛋糕

長崎蛋糕不是去長崎旅行的唯一目的,特意去的只有福砂屋總店,談不上朝聖,只是既然聞名已久,既然來了長崎,那就去看看吧,這樣的意思

曾經在部落格寫了幾篇文章談長崎蛋糕。這種由葡萄牙人傳入而日本化的蛋糕,保留了源頭西班牙卡斯提爾地名,葡萄牙名Castella轉爲カステラ(羅馬拼音kasutera)。傳來臺灣後,我們叫它做「長崎蛋糕」。

後來我旅行去了長崎,親眼見證了我們所以稱之爲「長崎蛋糕」,果然頗有道理

在日本其他城市的和菓子店或生鮮超市固然有機會看到長崎蛋糕,卻很少看到它的專賣店,然而我們到了長崎市的第一個遊覽地點和平公園沿路上坡,還沒入園就看到了一棟文明堂總本店

文明堂和福砂屋都是長崎蛋糕的名門,文明堂開枝散葉各自分立後,原來在長崎的老店稱「總本店」,「總本店」是字號,並非總部之意,我們來到長崎市之前,已經一路在福岡佐世保等處看到文明堂總本店,一下子看到這麼多同一家的「總本店」,感覺有點滑稽。在長崎市的幾天裡,感覺到文明堂總本店最活躍,看到多處專賣店,也看到許多廣告布招,不期然讓我聯想到花蓮的曾記糬。相形之下,歷史最久的福砂屋感覺低調些,但誰知道它的歷史會不會就是它最好的口碑?在長崎火車站前的長崎名產中心裡頭有二、三十個店家,其中有兩家長崎蛋糕專賣店:福砂屋和文明堂總本店。那幾天裡剛好遇到日本第一次的列福式,各地的許多神職人員都來參與這場天主教盛事儀式結束的第二天,我在火車站名產中心的福砂屋專櫃看到一字排開的神父修女,在賦歸前買伴手蛋糕。

如同臺中的太陽餅,カステラ在長崎也還有衆多品牌,我手上的導覽書介紹的匠寬堂就是其中一家。匠寬堂的總店在名勝中島眼鏡橋附近,規模和擺設以及文宣都頗大氣,我試吃後買了「五三燒」(蛋黃蛋白三的比例)。像匠寬堂一樣,許多蛋糕品牌都在觀光客匯聚之處設點,日本最古老教堂大浦天主堂附近有條街,簡直是長崎蛋糕街,和泉屋、長崎堂、清風堂,還有許多記不清的牌子都在那一帶,那裡甚至還有一間カステラ神社呢。

雞蛋、糖、麪粉爲主要原料的長崎蛋糕,當然以原味爲主要產品,但也發展出許多其他口味。名門的福砂屋出品一種加了可可的,名爲Oranda Cake(荷蘭蛋糕);清風堂有加了起司的;匠寬堂有枇杷口味的。其他還有抹茶、巧克力柚子草莓芒果等口味,花樣繁多。

這麼多品牌和花樣,口味到底如何?我獨鍾原味,且也無法一一嘗試,但我明白長崎蛋糕的風味保存期相關,像福砂屋是一個星期,其他有到一個月的,就看蛋糕舖的作法或者說堅持了。

長崎蛋糕不是去長崎旅行的唯一目的,看到這麼多品牌的長崎蛋糕應該是自然而然,頂多只能說我遇到蛋糕特別留意罷了。特意去的只有福砂屋總店,談不上朝聖,只是既然聞名已久,既然來了長崎,那就去看看吧,這樣的意思。這家歷史最久的長崎蛋糕老舖座落在老商業區的小街口,我們是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尋路而去的,或許因爲是夜晚,店舖外有些昏暗。買了兩盒蛋糕出了福砂屋,默默走在已經略顯寂寥的街道上,太太忽然開了口:

甘願了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