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三位一體”打造非羈押訴訟新模式

本報訊 近日,記者山東省東營檢察院瞭解到,去年以來,該市檢察機關積極探索以羈押必要性全流程審查、非羈押訴訟全方位保障、全社會支持爲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非羈押訴訟新模式,入選最高檢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

2020年8月,東營一家化工企業部分廢棄油桶露天堆放在企業外牆,破壞了周邊生態環境。案發後企業負責人認罪認罰態度良好,主動繳納了生態修復金,承諾以後依法合規經營。

“這起案件的社會危害性小,又值企業復工復產關鍵時期,我覺得對犯罪嫌疑人不需要逮捕……”該案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組織召開羈押必要性審查公開聽證,參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監督員就案件處置發表意見。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檢察機關對兩名企業管理人員變更強制措施取保候審

記者瞭解到,東營市檢察機關通過捕前分流過濾、審查聽證、捕後跟蹤過濾,構建羈押必要性全流程審查機制,最大程度釋放客觀公正司法善意。近三年來,東營市檢察機關捕前分流4899人,佔犯罪嫌疑人總數的52.3%;法院審理後適用緩刑人數3991人,佔非羈押訴訟人數的81.4%……同時,爲強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階段的適用,在全市4個看守所均設立認罪認罰具結室,並與公安機關會籤《捕前分流工作實施細則》,對認罪認罰的輕微刑事案件建議不捕直訴。

爲了更好地對適用非羈押措施的當事人進行日常監管,東營市檢察院還聯合公安機關共同打造了非羈押訴訟智慧監管平臺。平臺以手機App爲載體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通過外出提醒、違規預警、定時打卡和不定時抽檢等功能,對被監管人實行日常監管。爲防止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脫管漏管以及妨礙干擾訴訟,該市檢察機關還依託“電子手錶”智能監控系統,輔助賠償保證金罰金和生態環境修復金“三金”提存制度,形成了“兩依託一輔助”保障機制

此外,該市檢察機關還積極探索恢復性司法模式,充分整合資源,匯聚合力,構建非羈押訴訟社會支持體系。墾利區檢察院創建了集社區服務、集中教育公益勞動及困難幫扶於一體的非羈押訴訟和社區矯正人員幫教基地――新航基地,在感化教育方面效果顯著

針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但與被害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賠償上存在爭議、非羈押訴訟難以推進的難題,東營市檢察院設立檢察和解中心,與公安、法院、信訪等部門及基層社區建立聯動機制,通過釋法說理、政策引導,部分案件實現了從“結案了事”到“案結事了人和”。(記者盧金增 通訊員王豔青 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