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了!眷村女孩vs新住民 創作食譜演化運動

藝術程仁珮廿七日在水湳經貿園區國聚之碩」展開爲期三個月的「食譜演化運動-公.藝特展」。(盧金足攝)

作品取材六名分屬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媳婦,以移居臺灣後的日常飲食習慣與口味素材,收集異國婚姻餐桌風景。(盧金足攝)

國聚建設堅持友善初心,藉「公.藝特展」,串連起滿懷關愛。(盧金足攝)

藝術家程仁珮希望藝術走進生活,遍植滋養心靈土壤。(盧金足攝)

作品取材六名分屬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媳婦,以移居臺灣後的日常飲食習慣與口味爲素材。(盧金足攝)

藝術家程仁珮廿七日在水湳經貿園區「國聚之碩」接待中心展開爲期三個月的「食譜演化運動-公.藝特展」,作品取材自六名分屬不同國家的新住民,飄洋過海來當臺灣媳婦,收集異國婚姻的餐桌風景,設計出六道融合受訪者原生地與移居地風味的新菜色

國聚建設長期耕耘公益領域,對於人文藝術、生活美學關注,更是不遺餘力,這次「公.藝特展」,以民以食爲天主軸,邀請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銀行)與藝術家程仁珮共同合作

來自高雄眷村的程仁珮,以移居臺灣的新住民日常飲食習慣與口味爲素材,觀察不同文化背景,在生活飲食上的差異,民以食爲天的主軸,重新定義文化碰撞中食物組合的新姿態

程仁珮常旅遊世界各國,吸引創作養分,她說,在國外有國際聞名的料理,常見盤子很大,食物很小很精緻,回來臺灣後,看到很多其他家嫁來臺灣的新住民,將不同異國料理融入臺灣美味,她思考臺灣道地的料理,出現不同的樣態,變成家庭最常見餐桌上的食物。

臺灣料理的定義,透過對臺灣料理的想像,程仁珮表示,從鏡頭中捕捉新住民食材的料理精神,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她去每一名新住民家庭,跟她們做長期訪問,年輕的新住民巧手藝做出很有創意的美食,逐漸演化成新一代的「臺灣好媳婦」。

走遍臺灣各地拍出來新住民食材的蔬果魚肉之外,還有「看起來正方形的東西,其實是臺灣最家鄉味的豆腐乳」,香料麪食更是餐桌佳餚,她希望藝術走進生活,遍植滋養心靈的土壤。

藝術家程仁珮〈食譜演化運動-公.藝特展〉,以臺灣多元民族的社會結構切入點,探討「異族融合文化」體現在食物上的樣貌

作品取材自六名分屬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媳婦,以移居臺灣後的日常飲食習慣與口味爲素材,收集異國婚姻的餐桌風景,觀察不同文化背景,在生活飲食上的差異,設計出六道融合受訪者原生地與移居地風味的新菜色。

程仁珮將「受訪者的個人經驗」與「日常飲食」兩種面向,以食物的方式融入攝影畫面之中,呈現多元民族在飲食融合中逐漸變化的過程,重新定義文化碰撞中食物組合的新姿態。

國聚建設堅持友善初心,藉「公.藝特展」,串連起滿懷關愛,拋磚引玉在活動期間持續捐助愛心物資,贈與長期合作的公益夥伴安得烈慈善協會,幫助更多新住民家庭;爲受扶孩童的成長及未來,增添溫暖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