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王牌代理人 三招捧紅日本小餐廳

餐飲門外漢蔡景明(右2)操盤日本鬆餅小店,1 年之內在臺連開兩家,滿席率達9 成。(圖/商業週刊攝影楊文財)

文/曾如瑩

日本大批餐飲店來臺淘金,但是這些發燒店背後的「超級代理人」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每天早上10點半,微風臺北車站2樓沿着樓梯蜿蜒而下到1樓,排隊人潮衝着日本的天丼專門店金子半之助而來。從去年11月至今,每天大家平均要排隊一個半小時才能吃到飯。而距離100公尺外的大阪甜點店,每天排隊起跳人數是40人。

這些名店並非直接來臺直營,而是透過代理人的方式進入臺灣。除了餐飲集團外,九州鬆餅的代理商蔡景明,原是從事日本美妝品代理。而引進名古屋雞翅店「世界的山將」的企業顧問公司日臺榮翔董事長木元建一郎,本來是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的會計師。

木元建一郎說,臺灣人對日本餐飲接受度高,加上由於臺灣的人力成本比日本低,當成本降低,若定價不變,就能帶來利差

第一招:慢磨光筷子就要討論兩個月

若能把日本小店給捧紅,獲得效益更大。例如,九州鬆餅在日本僅有一家店,來臺不到一年連開2家店。但深入訪談才發現,要當這羣超級代理人,資金,反是次要條件。

代理商金御賞總經理潘麗君指出,互信、互利是重點,金子半之助第一次給海外代理權,就是給臺灣,而她贏得對方青睞的絕招,竟是幫對方寫好SOP經營書。

代理之初,金子半之助在日本是僅有6間分店的品牌,曾有餐飲經驗的潘麗君發現,日方沒有詳細SOP,談定代理後,她派遣內外場種子部隊去日本實習時,花2個月把備料、擺盤、人員訓練、廚藝,寫出8本厚厚的SOP書,送給對方社長,過去金子半之助5年纔開6間店,有了SOP書後,其今年預定在日本開出11間店。而細緻的溝通,也是必備的要件,小到連換筷子都得經過日方同意。

第二招:找梗邀日本設計師營造文青風

餐飲門外漢蔡景明打造的九州鬆餅,一年多前開幕,5分鐘內就被1萬3千多通訂位電話打爆,現在每天開店前,門口早有排隊人潮,滿席率高達9成。

在臺灣開店前,九州鬆餅在日本僅有東京代官山一家店,8成營收是賣鬆餅粉給店家。從事日本彩妝品進口的蔡景明路過試吃後,馬上決定引進臺灣。他說,臺灣鬆餅名店不少,不過沒有以九州原料,健康、無鋁爲「梗」的店。但這類特色小店,在日本規模小、知名度低,引進臺灣就要靠「加值」。

打着日本招牌,用餐環境就要走日本文青風,他逆向操作,把一號店選在人流車流都不如臺北東區富錦街,還聘請日本設計師打造店面

第三招:創新菜定期換菜滿足臺灣人貪鮮

這羣代理人,還要有很好的「平衡力」。

如創新與原味之間的拿捏,代理一風堂拉麪八兵衛博多串燒的乾杯集團董事長平出莊司說日本餐飲企業堅持出了名,賣拉麪可以20年菜單不變,但臺灣市場貪新鮮,因此他選合作對象時,也要對方有「七分堅持,三分創新」的認知。

但是臺灣人喜新厭舊,失敗案例也不少。代理人們必須在前期細心慢磨,以免熱潮過了就失去客源。潘麗君說,要成爲暴紅店背後的王牌推手,就有心理準備:賺慢錢。

這樣矛盾的人生,就是這羣王牌代理人的真實寫照

【 更多報導

4個原因告訴你,男性朋友們當了兵之後,爲何都變笨了?

你的公司中了嗎?員工會想離職的5種企業文化,一次大公開

每個月傻傻存●千元,什麼都不做,30歲前就能成爲百萬富翁

一哭就抱就是寵小孩?美國研究告訴你:嬰兒是寵不壞的

平常不感冒,一放假就生病...都是因爲壓力太大!醫學博士教你從心開始「排毒」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