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體驗 到奧地利瓦豪河谷吃杏

奧地利下奧地利州的世界文化遺產地瓦豪河谷,是一條全長30公里的狹長山谷,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有人類居住。多瑙河碧波澄澈,兩岸景色旖旎,古城、修道院、教堂、城堡歷經歲月洗禮仍保留着中世紀的風貌。八月是當地特產瓦豪杏”豐收的季節,杏汁、杏果醬杏花蜜、杏甜點、杏夾心巧克力、杏烈酒果醋……瓦豪河谷開始一年一度的杏盛宴。

不可錯過“瓦豪杏”

踩着古老的石子路行走在瓦豪地區小城鎮裡,狹長的街道兩邊都是出售杏特產的小店,筆者在路邊咖啡館裡坐下來,點了當地最有名的一道甜點“瓦豪杏丸子”,盤子裡盛着幾個比乒乓球略大的粘了麪包屑糖粉的丸子,表面看樸實無華,切開後才發現大有乾坤——外皮是混合了奶酪黃油和雞蛋的麪糰,緊緊包裹住去核的杏,小小杏裡還填入浸過酒的糖漿,咬下去口感層次分明,濃郁的奶香伴着新鮮杏特有的果香味道極其驚豔。

“瓦豪杏”的高品質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有關。瓦豪河谷位於多瑙河流域,陽光和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特別適合杏樹的生長。另外,多個氣候類型在此交匯,晝夜溫差較大,使得這裡出產的杏格外香甜多汁,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果膠,無論直接食用還是製成食品,味道都非常好。瓦豪地區有220家農戶的杏產品獲得了歐盟認證的“受保護原產地標誌”,這不僅要求產品原材料必須出自本地,還要遵循特定配方和加工方式,且所有生產過程都要在本地完成。此外,“瓦豪杏協會”2003年成立,只有在當地栽培優質品種杏達到百年以上的農戶,才能使用該協會授予的“真正瓦豪杏”品牌標誌。

已有2000年種植歷史

杏的原產地其實是中國,後經由中亞和西亞地區,傳入地中海沿岸和多瑙河沿岸國家。據說早在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杏已經來到瓦豪地區,由此開啓了在當地近2000年的種植歷史。有趣的是,卡爾大帝曾在公元802年統計了當時栽培的所有水果,清單裡卻沒有“杏”,因爲在公元3世紀至16世紀之間,這種水果在多瑙河流域被視爲“桃”,而 “杏”這個詞在當地1509年的一份檔案中才首次出現。

瓦豪河谷是奧地利著名的葡萄酒產區,葡萄一直是當地最重要的水果,因此杏最初只是自給自足地少量種植。19世紀末,因葡萄園暴發根瘤蚜蟲病,水果種植專家和園藝學校培育出新的杏品種,從這時起,杏的種植和加工成爲瓦豪地區的另一個支柱產業。時至今日,包括“瓦豪杏”在內的瓦豪地區農產品,一直是以家庭經營模式爲主,種植和銷售規模都不大,加之成熟的杏不方便保存、運輸,因此大部分都會在當地直接出售。所以,想吃新鮮“瓦豪杏”,就要在夏季專程前往瓦豪河谷。

體驗“杏主題旅遊

每年復活節萬聖節期間,都是遊覽瓦豪河谷的好時段。瓦豪地區種有10萬株杏樹,三月至四月中旬杏花盛開時就變成了粉紅和白色的花海。“多瑙河自行車道”是一條非常完善的騎行路線,從多瑙河發源地一直延伸到黑海入海口,瓦豪河谷路段是最受歡迎的一段,可以騎自行車從梅爾克前往克雷姆斯,沿途欣賞“千樹萬樹杏花開”。

七八月杏成熟,美食愛好者們就可以出發了。最好的旅行方式是沿“瓦豪世界遺產步道觀光,這條路線於2010年開放,全長180公里,途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的13個城鎮。漫步多瑙河畔名城克雷姆斯與小鎮安格爾恩之間的“杏之路”時,不僅能夠在杏園欣賞碩果累累的豐收勝景,運氣好的話還能免費嚐到剛採的杏。“瓦豪杏”全部由人工採摘,由於果實成熟時間不同,每一季要分若干批次採收,每次只摘下完全成熟的果實,要小心地放在形狀細長、上寬下窄的特殊籃子裡(如圖),這樣可以減少對籃子底部的杏的壓力。若是白天走馬觀花意猶未盡,或者想要更多瞭解和體驗當地杏農的生活,不妨在農莊民宿住一晚,晚餐可以享用瓦豪地區的傳統菜餚搭配葡萄酒,第二天再參觀杏酒廠和農莊商店,品嚐農家自制的杏酒和杏食品。

在杏收穫時節,整個瓦豪地區都會舉辦慶祝活動,其中克雷姆斯、施皮茨、朗根盧瓦這幾個城市的“杏主題”慶典最爲盛大,五花八門的杏美食、大遊行、傳統服飾、音樂和舞蹈表演一樣都不少。每個慶典都會選出當年的“杏王子”和“杏公主”,作爲城市“杏主題”旅遊的形象代言人,克雷姆斯特製的25米長的杏蛋糕和施皮茨的“杏丸子自動售貨機”則是每年最受歡迎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