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港福安宮送大爐 列無形文資

伸港福安宮昨天在送大爐的盛大儀式下,將聖大爐隆重送回福安宮正殿。(謝瓊雲攝)

彰化縣惠美(左四)親自主持送大爐祭典儀式,並將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證書授予伸港福安宮管理委員會,由主委王萬賢(右四)代表接受。(謝瓊雲攝)

彰化縣伸港鄉福安宮5日舉辦歲末送大爐儀式,由爐主村什股村將聖大爐送回福安宮,在地莊民集結各角頭宮廟隊伍隨香,場面熱鬧滾滾;延續80年的彰化新港十八莊送大爐活動因具在地特色歷史意義,獲登錄爲彰化縣第7個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縣長王惠美昨親自參與並授證。

福安宮送大爐活動除可見到飯擔、三牲等豐盛祭品,隊伍中還有一連串陣頭賽豬羊收兵祭典,王惠美說,彰化新港十八莊送大爐不論陣頭、獻豬羊、擔飯擔與牲禮祭祀等,都看見莊民的團結、用心,展現高度文化認同,今年通過審議,已於5月12日正式公告、登錄,並指定伸港福安宮管委會爲保存團體

擲最多聖筊當爐主

伸港福安宮主湄州三媽,又稱新(伸)港媽,清朝時就有「德頤新埔十八莊」組織,並有「聖大爐輪值」與五營信仰中「先鋒輪值」的爐主制度,相當獨特;其主要祭祀圈演變至今,包含伸港鄉蚵寮、七嘉、全興、泉州、新港等村及和美鎮內裡,每15年才能輪到1次爐主。

每年農曆8月,村裡長們輪流媽祖擲筊,擲得最多聖筊者即可得(中)大爐,成爲3年後的輪值爐主村;送大爐的日子在每年冬至前夕,由福安宮主委及爐主村擲筊擇定,活動前3個月就開始張羅豬公羊公、安排陣頭人員製作答謝金牌,感謝媽祖整年庇祐。

張羅祭品製作金牌

文化局指出,伸港福安宮與15村莊互動良好,迎送大爐呈現各莊頭在地生活文化特色,統合性高又具個別獨立性;豐富且細微的儀式文化,形成在地多元而重要的文化資產特色。目前彰化民俗類無形文資還包括24莊林祖姑天上聖母過爐、彰化南瑤媽笨港進香、社頭橋頭72莊迓媽祖、同安寮12莊請媽祖、花壇沙坑花燈鹿港魯班公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