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數職拚創業 斜槓臺青兩岸奔波

從事共享經濟服務,也是大陸兩棲青年的首選工作。圖爲在上海市虹口區司機王絲維(左)和乘客朱雯分別展示網路叫車的APP。(新華社

大陸職場競爭大,大陸青年們的副業不再只是興趣臺青分析,許多大陸青年的「斜槓」主要目的盼能多掙一份錢,隨着互聯網發展,許多大陸年輕人紛紛投入網路事業,但每多一道斜槓,也就意味他們要在本業工作外,多付出時間精力去經營「斜槓人生」。

新冠疫情爆發後,目前任職於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的陳文成毅然投身,擔任社區防疫志工,獲得當地居民的讚揚。擔任志工,也算是陳文成的另類副業。

陳文成天性熱心,從小熱衷公共事務,求學時擔任班級幹部,就業後則當志工。他說,疫情期間,他利用閒暇時間擔任社區的防疫志工,疫情前,他也發起許多公益活動,帶領檯灣學生走訪北京,深入體驗當地生活

陳文成熱衷的是公益斜槓,那麼大陸年輕人的斜槓人生又是如何安排?他觀察,他的臺灣朋友斜槓的樣態較少,許多人就是單純地做好一份工作;他到大陸後,發現因大陸互聯網快速發展,許多年輕人投入當網紅電商,「不佔太多時間,動動手指,就有額外收入」,現在,就連他身邊許多老師也投入線上授課。

他分析,在大陸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大,「北漂」者想在北京存活,許多人都會兼職,例如有一技之長的老師們,許多人在不影響主業下,利用時間到補習班教課,疫情因素,除了線下授課,現在很多老師們也嘗試網路教學

陳文成說,只要不是管理階層,大陸學界是鼓勵老師兼職的,授課外,也能夠開公司,學以致用,面對市場。這是兩岸教育界較爲不同之處。

在兩岸間奔波的創業臺青黃忠聖也是斜槓青年,無論在北京還是回到臺灣他一直維持着斜槓身份,既是創業者工程師設計師,同時還要兼顧臺灣的家業

黃忠聖是學機械工程出身,2012到北京攻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班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而後辭職一圓創業夢。

黃忠聖的創業項目是「創塊」,也就是可組合成爲實用傢俱的「成人積木」,但創業過程非常的燒錢,創業初期爲了另闢財源,於是幫忙朋友的3D列印工作,擔任工程師和設計師,賺取一些業外收入。

疫情加上家庭因素,黃忠聖去年回到臺灣幫忙家業,協助父母發電機事業完成階段性任務,他運用創業的經驗,一肩扛下家裡產業的所有業務,包括系統開發、升級,同時也要做業務拓展客源,引入資源等。

黃忠聖說,待家業穩定之後,他打算再回大陸繼續自己的事業,其實不管身在何處,對他而言,「斜槓」身份是很自然存在的,身爲一名擁有理工背景的創業者,很多技術方面「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就行得通,創業者什麼又都得自己來,其實也算是廣義的「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