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掩蓋脆弱情緒!4大原因該被正視…嚴重患者恐自殘

圖、文:Hello醫師/Jiasheng Li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您是否有時候會莫名地生氣?憤怒是人人皆有的情緒,而每個人處理和發泄憤怒的方式不同,有的會透過運動冥想藥物治療控制怒氣,有的則採取較極端方法發泄出來,像是喊叫、威嚇施暴、冷戰、自我封閉,或甚至是自殘。其實生氣沒有分好壞,它只是一種情緒反應,以下介紹造成生氣的4種原因,幫助您更認識自己或身旁的人的情緒原因,以及其應對方式。

也許人們生氣的原因,可能背後隱藏着什麼傷痛,美國家庭輔導中心朱莉·阿茲維多·漢克斯(Julie de Azevedo Hanks)博士指出,怒氣往往是一種次級情緒的表現,也就是,爲了要掩蓋更脆弱的情緒,例如孤獨、悲傷或恐懼,而使內心更難被理解。也許大家在生氣時,往往會想借由調適心情來抑制怒氣,但其實,好好正視憤怒的情緒,再釐清爲什麼生氣,纔能有效幫助自己走向正向和健康的情緒。

1. 因爲傷痛再次浮現

當回想起過去的傷痛事件,而感到恐懼和生氣視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您覺得自己已經能敞開心坦然面對了,創傷事件依然會留下難以揮去的陰影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輔導的協助,他們能幫助您更有效地分析憤怒的引爆點,處理內心的負面情緒,併爲下一次的情緒事件做好準備。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新的人事物,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可能都會對心理造成影響,若長期處於壓力和焦慮的人,更要提醒自己多察覺自己的情緒反應,生氣發怒前,先自問爲何生氣,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潛在的情緒,以及該如何處理它。

2. 路見不平或感覺無力感時

要彰顯公正之舉,使社會秩序歸正,無疑是好事,但有些人只是爲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用怒氣詆譭或貶低對方,而不是雙向的溝通對話。以網路言論爲例,只要涉及2方對立的關係,尤其是關乎政治,許多偏激的言論就會一一浮現,因爲我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立場,所以當對方不是站在同一陣線時,我們可能就會視之爲敵人,並想辯贏對方,所以也產生酸民

事態順心或萬事都在掌控之中時,應該會感到開心、信心滿滿吧!但是相反地,當事情環境沒有按照計劃走的時候,就會出現無力感,伴隨而來的,可能就是生氣的情緒。的確,失去掌控真的會讓人感到沮喪和絕望,包含像身體疾病感情危機以及心理掙扎等等,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斷鼓勵自己,抓住信心的意念,或是讓自己轉換一下心情,然後再回來面對,也是不錯的方式。

3. 因爲感覺不被在乎或不懂拒絕

如果持續關心他人,卻始終得不到他人的關心,內心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被在乎,或是我們對人有期待,但因爲對方沒有給予如預期般的回饋或反應時,這樣單方面的付出,容易漸漸衍生出憤怒的情緒。

如果您常常覺得很難感受到別人的關心,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跟對方坦承,同時您也可以問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期待,以及害怕的事情。只要彼此有良好的溝通,相信就會漸漸減少恐懼和生氣的情緒。此外,因人際關係而容易生氣的人,可能也不太懂得拒絕,即使心裡百般不願意,他們仍會爲滿足對方需求,選擇犧牲自己的益處。久而久之,自然會變得情緒耗竭,這樣的人,應學會更愛自己,對自己更好一點,而別怪罪對方欺騙或是利用自己。

4. 抑制情緒與被動攻擊

經常壓抑憤怒情緒並不好,這樣的人往往不太會表達負面情緒,但是一旦情緒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時,就會像火山爆發般怒氣沖天。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管理生氣的情緒,若放任不管,可能只會愈積愈多,不認識的人可能會覺得危險而避開,而身邊家人朋友可能會因此而受傷。

另外一種情況是,即是生氣,但選擇用不破壞對方關係的方式宣泄情緒,這被稱爲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或稱消極攻擊)憤怒。舉例來說,母女吵架後,當女兒被吩咐要做家事,因爲女兒還在生氣,所以隨便敷衍了事,而有人也會用言語來發泄,例如口是心非,或是語調中突顯生氣。雖然看似可愛,但最好避免這種方法來處理憤怒的情緒,因爲這樣只會製造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建議大家,當有任何不滿時,最好用溫和方式,誠實地說出來,這樣對方纔能清楚明白

Hello Health Group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