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爲硬漢:世嘉55週年隨筆

愛玩網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六月,恰逢《莎木3》重新面對世界表達了故事仍要繼續的渴望之際,最初擁有《莎木》系列版權的SEGA公司也迎來了它成立55週年。這家昔日素以硬派形象著稱的公司在55週年紀念之際,卻用一堆萌妹在門口跳舞的方式來爲自己慶生。這對因爲堅持硬派風格而在商場上屢敗屢戰的SEGA而言不知算不算一種諷刺。即便如此,它在很多玩家心中依然是那個被寄予厚望,編織夢想的“硬派”遊戲公司——SEGA。

在過去幾十年風風雨雨中,真正被中國玩家所經歷的SEGA年代,大約就是MD到DC這一段最慘烈的家用機戰爭史。這期間SEGA在街機上的建樹讓人拜服,只可惜因爲2000年的那一紙禁令,使這個國家的街機玩家與這個世界的同步率變得不再那麼一致。

街機王者SEGA這個名字,更多隻是留在歷史的風中,以一種讓人敬佩的形象屹立着。

回顧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年代,曾經以70億日元的製作費用執行了《莎木》這樣的項目,身爲一家遊戲公司,SEGA的勇氣讓人佩服。哪怕是因爲資金枯竭幾乎倒閉,引得CSK社長大川功傾盡一生積蓄注資續命,這股寧死也要照着自己的方式走下去的態度,別說現在,就算是在以前也是太少見。

CLUB SEGA,世界最大街機連鎖遊戲中心

追求

最初SEGA以任天堂爲目標,在8位機競爭完全失利的情況下推出了MD,這臺黑色的卡帶機大概是很多人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在當時,MD幾乎是“最高級遊戲機”的代名詞。當時國內爲數不多的遊戲編輯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吹捧MD,對其聲光畫面進行繪聲繪色的描繪。在那個大家都很苦逼的年代,只有少數人有資格玩上這種昂貴的玩具。那些描寫讓很多未見廬山真面目的遊戲愛好者們心癢難耐。但一臺遊戲機加卡帶的價格足夠一家人兩三個月生活費,無疑令人望而卻步,可它帶勁的動感畫面卻是無數人夢寐以求。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這些人追尋娛樂的心,從懵懂年代開始就從未停止過。

家庭收入很低的年代,買一臺雙卡錄音機聽靡靡之音。FC開始流行的那會,幾百塊一盤遊戲卡,也有不少人寧願少吃少穿也要買。VHS錄像機和彩色電視機配合起來能看電影,就有人願意傾盡所有買來,只爲多看一眼自己喜歡的港臺明星。動畫片VCD賣十幾塊一張的時候,無數大學生把早餐都換成了一張張不過四十分鐘動畫還注水的碟片

因此當年天價的MD,一樣有人願意爲之付出一切。那種心中對美好的熱切渴求,今天在互聯網上隨便能找到一切娛樂方式的年輕人們,或許永遠無法理解。同樣你也很難理解,在那個時代爲了玩一個遊戲,別人有自己沒有,就拿着自己的遊戲站在風雪裡等一個鐘頭換遊戲玩的癡相。

手辦這種名詞在當時尚未流行,更不奢望有一天虛擬現實可以走近身邊……越過二十年的中國電子遊戲歷程,林林總總許多情愫摻雜其中,真心難以說清道明。

不朽的名機——世嘉MD。

輝煌

或許,對電子遊戲的嚮往,總結起來純粹就是覺得那裡有無限引人入勝的要素,想要投身其中。而MD在那個時代,也的確有讓人驚豔的資本。

現在玩家看遊戲機換代,展示畫面出來那一瞬間,想倒吸一口涼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畫面再炸裂,跟前代比起來還是有跡可循。比如PS3到PS4,僅僅停留在量變層面,多邊形數量猛增但並無卵用。

這種所謂的進步,絕對不會像MD第一次放在世人面前,大家對比FC時感覺那麼沸騰:色彩從單調到豐富,畫面從簡陋到絢麗,甚至音樂都不再是純粹的MIDI,讓人有了渾厚之感。那是一種把華麗畫面街機搬回家一樣的體驗,讓所有玩家都興奮到渾身發抖。

對於只玩過紅白機的我們而言,這就是當年的次世代!

第一次看到藍色音速刺蝟以超越常識的速度在屏幕上狂奔時,恐怕多少個震撼都難以形容當時的心情。這隻刺蝟不僅衝破了橫版卷軸動作遊戲的桎梏,也衝破了遲遲不肯研發新主機的任天堂得保守底線。自此開始,遊戲主機的戰國時代到來。此消彼長的時代更迭和激烈競爭讓玩家受益,但也因爲各自的獨佔遊戲,讓玩家苦於選擇的糾結。

MD時代開啓了國內許多玩家的新視野,乃至於當SFC降生後,產生了無數關於兩臺主機孰強孰弱的大論戰,縱然火藥味十足,但今日看來也不失身爲玩家的美好回憶。

MD時代爲全世界玩家留下了讓人感動的豐沛遺產,這份遺產一路延綿SS和DC,一直遺澤至今,爲SEGA和其愛好者烙上一個強有力的標籤:硬派。E3上《莎木3》震天的高呼聲和後來長達4小時youtube玩家看直播表情集錦,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那不僅僅是喜悅的戰慄,它也飽含了時代的淚水

當年不少玩家已經從男人到老男人。但再次看到《莎木3》仍難掩激動淚水。

遺產

SEGA所經歷的苦難和曲折,對於熟悉它的玩家來說,已經不止是一家公司起起伏伏那麼簡單,而是許多玩家遊戲生涯刻骨銘心的光輝歲月。

從MD時代的輝煌,到SS時代的惜敗,最終到DC時代的輓歌。一次次的衝擊,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依然無法挽救這家商業策略上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企業。

回顧整個MD時代,SEGA創造了太多讓人驚歎遊戲:《索尼克》就不多說了,疾風迅雷的《超級忍》給多少人留下無比美好的印象?衝刺劈斬和跳躍後的漫天手裡劍,幾乎是當時動作遊戲愛好者心中的最美風景。

第一次玩《光之繼承者》的時候,心說這遊戲幾乎絕了。用火烤出肉來的時候,對遊戲互動體驗的理解簡直讓人醍醐灌頂。

16-bit時代是世嘉帝國的全盛期,經典不計其數。

與街機水準無異的《戰斧》系列,哪怕是粗糙的美式遊戲,一樣讓人沉迷。

可能是系列中最好玩的MD《魂斗羅》,有多少人打了無數遍卻也不知道隱藏關卡的存在?

《光明力量》那時候還是戰棋遊戲,並不是現在這個TONY賣肉RPG。

號稱難度最高的ARPG《皇帝的財寶》中,那連續跳躍讓人懷疑自己的視覺空間感是否不正常。

射擊神作《火槍英雄》,你很難找到一個比它更讓人讚歎的同類作品

畫面堪稱美輪美奐的《夢幻模擬戰》系列,紅髮艾爾文讓人羨慕又同情。

動漫改編遊戲的最高標準之一《幽遊白書:魔強統一戰》,1V3的艱難戰鬥有多少人記得?

《怒之鐵拳》,世嘉硬派清版代名詞。

《大航海時代》,《怒之鐵拳》,《夢幻之星》,《漫畫地帶》,《暴力克星》,《飛龍出擊》,《火箭騎士》……這些名字有些有幸延續後世,有些則曇花一現。但無論如何,這些優秀的作品終於是圍繞出了一個讓人心情愉悅的時代,哪怕這時代極爲短暫。

SFC面世大約一年多之後,這場戰爭的走向已經落定。雖然在歐美市場MD更受歡迎,卻依然抵擋不住SFC強大的軟件攻勢。任天堂無論在第一方還是第三方,都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MD時代的結束,正是SEGA悲歌的開始。

世嘉和任天堂,惺惺相惜的好對手。

暗轉

憑心而論,世嘉土星是一臺遠景規劃不足的主機。儘管《VR戰士》等確立3D遊戲的作品都在這臺主機上綻放,它孱弱的3D機能依然成了發展瓶頸。這一點在後來CAPCOM移植《生化危機》的時候尤爲明顯。更長的讀盤、更粗糙的多邊形以及半透明特效等問題都暴露了SS最初設計時的保守。畢竟當時誰也沒想到SEGA的天敵竟不再是那個同樣保守的任天堂。連任天堂自己都沒想到。

由於任天堂與SONY的合作流產,爲了挽回損失也是爲了探索市場,SONY推出了Play Station主機,當初對市場的預期並不高,畢竟心裡實在是沒什麼底氣。

偏偏就是這麼一個遊戲界的新人,一上來就踹翻了之前背後捅自己一刀的任天堂,順便也把SS也給打趴了。

雖敗猶榮的世嘉土星。

SS時代,SEGA幾乎是下定決心要大幹一場,無論是以《VR戰士》爲首的街機系列全面移植,還是爲了SS專門開發的《櫻大戰》、《鐵甲飛龍》等作品,甚至還有爲對抗《最終幻想7》的《格蘭蒂亞》……這一切都在告訴玩家,SEGA依然在努力堅持它的硬派之路,同時也在努力尋求新的轉變。

SS依然只持續了五年左右的抗戰,然後宣佈下一代主機DC。一切都像是命運的輪迴,DC的生命更是短暫,僅僅兩年,SEGA就發表了舉世震驚的退出硬件市場聲明。

這是一次痛苦的轉型,無論SEGA自己,還是它的大量粉絲,都一樣飽受煎熬。在硬件市場堅持十八年,最終所有努力都化爲泡影。SEGA的夢碎了,曾經伴隨它一路走來的粉絲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中的鬱悶和無助。

這是商業社會之殤,也是所有人都必須承受的後果。

世嘉的硬件系譜止於DC,令人惋惜。

硬漢

憑心而論,SEGA在經營理念和思路上都有偏頗之處,但它依然努力創造出了大量無法模仿的傳世之作,作爲電子遊戲發展史上不可跳過的名字。SEGA的最終局面,也只能讓人哀嘆和無奈。

在那之後,SEGA成爲一家純粹的軟件商。在2005年時,推出了一款在遊戲類型非常寫實,有點接近《莎木》的作品——《如龍》。

《如龍》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講述曾經的黑道人士桐生一馬爲朋友頂罪入獄十年,出獄後要面對這個已經改變了很多的世界,包括變化了的人心。

這款現在看來有些簡陋,僞沙箱世界也讓人感覺束手束腳。但遊戲最終銷量居然超過了百萬,成爲SEGA轉型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後來很多遊戲雜誌和評論家們試圖討論遊戲成功的秘訣,但在網絡上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卻有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如龍》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合時宜的桐生一馬,站在一個已經進化飛快的年代,始終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他遇到的問題。或許這種與時代的格格不入反倒帶給人更多的感動,就像當年SEGA這家公司一直給人的感覺一樣。有時候這個世界上有幾個頑固分子,也不是什麼壞事。”

這段玩家感想,大概最適合用來做SEGA這家公司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