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陳思奕專欄/美國人葫蘆裡賣什麼藥──談「庚款興學」(上)

第一次庚款留美學生。(作者提供)

美國退還《辛丑條約》中部份庚子賠款興學,究竟是不是沒安好心?

最近,隨着中美2+2國安外交會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瑞治登埸,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所說的「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同時外長王毅也說了「中方過去、現在、將來都絕不會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同時我們要求美方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霸道行徑。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這些強勢反擊美方的表態,讓華人社會將其與120年前中國對西方列強簽訂《辛丑條約》的屈辱做一對比,也再次掀起了一場關於美國「庚款興學」的爭論。

這其中,持肯定意見的人認爲:美國這樣的舉動極大地幫助了中國教育事業發展。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表示:美國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想用中國的錢培養反對中國的勢力罷了。並且,他們還對持肯定立場的人進行了一番嘲諷:「用國恥謝恩典實在是很罕見」、「能夠這麼優雅地當列強的走狗,毫無原則地舔列強,也是讓人無語了。」

1900年,義和團拳亂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關平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爲「拳亂賠款」。(注:關平銀又稱關平兩、關銀、海關兩,乃清朝中後期海關所使用的一種記帳貨幣單位,屬於虛銀兩。)

那麼,這個「庚款」到底是什麼?「庚款興學」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所謂的「庚款」,是指在《辛丑條約》裡,中國所要賠償給列強的金額,一共是四億多兩關平銀。而「庚款興學」則是指美國退還給中國的部分賠款,然後,將這些錢用在推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上。

清華學堂。(作者提供)

在美國近代的對外交往政策上,政府一向有「退還賠款」的傳統。比如:1883年,美國曾退還部分馬關賠款給日本;1885年,又退還部分廣東洋行的賠款給中國。如果,要說起「庚款」退還,美國的立場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丑條約》的談判期。當時,列強紛紛漫天開價,只有美國主張控制和減少賠款的金額。

1900年12月29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Milton Hay)指示美國駐中國的大使康格(Edwin H. Conger)說:「賠款應當保持在中國有能力支付的範圍內。」1901年1月29日,海約翰再一次對康格下達指示:「賠款的金額數量應當控制在1.5億美元,也就是大概2.02億兩關平銀內。」如果實行這一指示的話,美國的直接損失和支出將會是2500萬美元。而在之後的賠款談判中,美國又主張把賠款定在4000萬鎊,大約是2.6666億兩關平銀。

到了1901年的5月7日,列強向中國提出賠款6750萬鎊,這大概是4.5億兩關平銀的要求。美國對此表示強烈的反對,並向中國提議:「讓有能力的官員站出來談判,爭取減少賠款。」不僅如此,海約翰還向代表美國參與談判的代表下達指令:「賠款金額過高,儘快督促其它國家也實行削減計劃,美國願意先減少一半的賠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