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給我條路 我爲妳作牛作馬──賴幸媛與王毅的秘密管道(二)

2007年,多名大陸配偶前往內政部陳情,一位遭丈夫遺棄的高姓陸偶(中),也帶着一對兒女來到現場。(王爵暐攝)

對於陸配的處境感同身受,和我旅居英國生活經驗有關。在英時深刻體會寄人籬下的感覺:曾經在火車站月臺上被青少年喊「yellow」;從事法律服務工作時,看到英國仲介違法苛扣移民勞工的工資,英國的食品業者僱用包括華籍在內的外籍移工,以勞動派遣的方式將勞動力外包,透過仲介業與工頭壓低人事成本。移工所得,遠低於法律的最低工資規定。

我生活在外國時,不希望被外國人歧視;當回到臺灣,也希望這片土地上的人,不管是新住民原住民,都能相互平等對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曾經陸配與外配在臺灣沒有工作權,有陸配幫賣面先生結帳、收碗盤,鄰居檢舉,警察取締,陸配便被遣返大陸恩愛的夫妻被迫分離,小孩不知該讓誰帶着,下次團聚更待何時。賴幸媛主政時,陸委會推動修法,將工作權還給陸配。我常與反改革者談:如果您家小孩因爲嫁娶外國人,住在美國、英國,但是當地政府說,抱歉,因爲你是外配,不能工作,不能賺錢。這公平嗎?您的小孩不管是大學畢業、博士學位,是科學家或是藝術家,他只能當米蟲待在家讓另一半養?陸配有工作權,陸配可以賺錢養家,協助先生多存點錢,扶養他們生下的臺灣之子,照顧公婆,陸配的工作權就是這些臺灣家庭生存權

讓大陸人來飯碗

爲了推動改革,賴幸媛親赴立法院五十八次,遊說立委,推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以及相關制度的修訂,改善這些臺灣媳婦的不平等地位。改革通過後,陸委會同仁兩天內接到四百通反對電話,民衆抗議說:臺灣人都沒有工作了,你們還讓大陸人來搶我們的飯碗。

陸配享有工作權之後,賴幸媛與我曾在臺中高鐵站的臺灣精品店遇到一位陸配,她是店經理,大學畢業,來臺四年。她抓着賴的手說,謝謝賴主委,我剛來臺灣的前兩年,因爲不能工作,不敢工作,但是看着先生很辛苦,家裡只有一份收入,在家裡悶得發慌。現在可以工作了,覺得生活踏實多了。

臺灣自古就是移民社會,四百年來一直都是。臺灣人稱呼另一半「牽手」,這個非常本土、閩南話的稱呼,其實就是漢人男子向平埔族女子求婚的儀式。《彰化縣誌》記載:「男送檳榔,女受之,及私焉。謂之牽手。」「牽手」,儀式簡單而浪漫,象徵平埔族接納漢人,倆人互相扶持、一生同甘共苦的承諾。四百年前,臺灣土地上的原住民接納了漢人的祖先,不分閩、客,本省人都是移民的後代,閩、客移民應以同樣開闊的態度歡迎新住民。

陸配劉茜小文,是陸委會推動陸配權益改革時,最令人揪心的案子

第一次見到鄭小文時,兩百多位陸配正聚集陳情,鄭小文與劉茜兩位的處境特別心酸,似乎在陸配圈很多人都知道,我剛負責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一走到陳情現場,幾位陸配姊妹就趕忙到人羣里拉她過來。站在我面前,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的王娟萍理事長鼓勵鄭小文說出她的陳情,她還沒開口,眼淚簌簌就流下來。

骨肉無法和媽媽在一起

鄭小文和劉茜都是因爲跨境婚姻而與前婚生子女分離。跟着先生住在臺灣的她們,身分是居留的大陸人民,不是有臺灣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儘管是臺灣家庭的一份子,她們前段婚姻生的骨肉卻不能跟着媽媽來臺住在一起。劉茜的小孩彭小弟十歲,小文的女兒更小。獨自在大陸的彭小弟遭劉茜的前夫棄養後,生活無依,偷東西被公安抓,衣服被寫上「小偷」兩大字遊街示衆三天,劉茜得知後泣不成聲。她跑到立法院,一個立委也不認識,聽說徐中雄委員和委員辦公室的陳雪慧主任關心移民權益,她向立法院研究會館的接待櫃檯說要找立委陳情。陳主任到大廳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劉茜一開口人就跪了下來:「只要給我條路,我爲妳作牛作馬都可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