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2025非核家園還繼續嗎?(彭蕙仙)

如果賴政府無意延續蔡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必須先對運轉執照只到今年6月的核三廠1號機,以及到2025年5月中旬的2號機,迅速採取包括修法延役等措施,讓核三可以不必停機。圖爲核三廠。(資料照片)

2024大選結束,民進黨繼續執政,能源議題立即成爲關注焦點,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甫當選的賴清德是否會延續蔡英文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

知名的民主研究學者、哈佛大學胡佛中心教授戴雅門,在14日選後的一場演講直白表示,臺灣必須加強能源韌性,「要考慮發展核能」。而如果要翻轉非核,關鍵有二,一是新政府對即將於今年進入除役的核三廠1號機的態度,二是新北市政府是否願意通過核一、核二室外乾式貯存設備計劃。然而,目前看來,這兩個變數並沒有轉圜的跡象,也就是說,非核之路很可能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賴清德在競選時曾提出「相關單位正在規畫,要讓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緊急使用效能,以備不時之需。」當時曾引發外界對非核轉彎的期待;不過,隨後民進黨政府就全員出動澄清「2025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若想重啓已經進入除役階段的核一、核二,必須解決核廢料貯存空間不足的問題,否則面對機組爐心已放滿核廢料的現實,完全不存在重啓的可能。對此,核一、核二所在的新北市政府與臺電已經吵了十幾年,臺電最後提行政訴訟並勝訴,市府也決定放棄上訴,宣佈只要臺電將水土保持計劃送審,市府就會放行,不料臺電卻表示不會送「新計劃」,因爲「法院的判決是新北市府依2018年計劃審查」,哪來的什麼新計劃。所以問題就卡住了。

然而,如果臺電真的有誠意讓核一干貯廠儘早啓用、核二幹貯廠可以早日動工,那麼,即使是2018年的舊計劃,臺電就再送一次又何妨?臺電的態度取決於新政府的能源政策方向,如果賴政府繼續非核,那臺電當然就不會送件,免得新北市政府真的同意了,核一、核二有沒有機會重啓,決策的球就回到了中央,這應該不是骨子裡就是想廢核的民進黨政府想要面對的決策難題,所以就讓臺電採取拖字訣吧。 當然,也有人說,新北市政府也可以通過臺電2018年的計劃就好了嘛,何必爲難臺電?但這樣要求新北市政府是不公平的。一來,從2018年到臺電取得勝訴的2023年,已經過了5年,這段期間原廠址有沒有出現任何改變,只有臺電知道,怎麼會要新北市政府爲臺電背書?如果市府通過臺電計劃後卻發現有新的狀況發生,誰該負責?其次,中央始終沒有明確提出最終核廢處置計劃,新北市政府當然會擔心一旦通過乾式貯存廠,那核廢就永遠也搬不走了。

說到底,如何處置核廢料、乃至於能源政策走向,都是中央的職責,不應該推給地方政府。再說,即使核一、核二幹貯廠取得使用執照,也至少還要18~24個月才上線,再加上機組重啓也需要時間,根本來不及解電力不足之急。如果賴政府無意延續蔡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就不要再和地方政府「答嘴鼓」了,必須先對運轉執照只到今年6月的核三廠1號機,以及到2025年5月中旬的2號機,迅速採取包括修法延役等措施,讓核三可以不必停機。

然而,賴清德會這麼做嗎?按照他一路走來的非核態度,此事恐怕不容樂觀。或許只有等到電力或能源出現重大問題,民進黨政府纔會被迫醒悟吧!政黨沒有輪替,全民也只能共同承擔這樣的結局了。(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