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馬拉松比賽的起源

古柏坦的好友法國哲學、語言學家Michel Bréal提議,何不在首屆奧運會,舉辦一場名爲「馬拉松」的長距離跑步賽事,一方面呼應古希臘士兵菲迪皮德斯的事蹟,向歷史致敬;另一方面也能成爲這屆奧運極具地方特色的賽事。(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們常有一個錯覺,認爲馬拉松似乎是個很古老、發展很長久的運動項目,但相較於網球、棒球等十八世紀或十九世紀中葉就存在的運動,人類史上第一場馬拉松賽事,其實要晚得多。會有這樣的印象,起因於馬拉松賽事的靈感,是源自西元前四九○年古希臘時期的馬拉松戰役(Marathon是位於雅典東北方的一個地名)。戰爭結果,是古希臘城邦聯軍擊敗了波斯帝國。希臘軍隊的偵查傳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不久前才用雙腳從雅典跑到斯巴達求援返回(單程距離爲二四六公里);這次又接到任務,要從馬拉松跑到雅典;他一方面是帶着勝利訊息回報佳音,另一方面也是要及時提醒守軍,得注意可能改由海路進攻的波斯軍。他跑了大約四十公里抵達雅典,高喊「我們勝利了」,之後可能因連日奔跑過度勞累而死。

這個傳說是很古老沒錯,但史上第一場正式馬拉松運動賽事,是在馬拉松戰役之後兩千四百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九六年,在雅典舉辦的首屆現代奧運會上,距今也不過一百二十多年的時間。

十九世紀末,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古柏坦(一八六三~一九三七),受到古奧林匹克運動會(Ancient Olympic)精神所啓發,決心要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後他被尊稱爲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爲避免混淆,我們通常將西元前七七六~西元三九三年爲止的奧運會,稱爲「古奧林匹克運動會」(Ancient Olympic);一八

九六年起由古柏坦復興的奧運會,稱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Modern Olympic)。

一八九四年古柏坦在巴黎舉辦了國際體育會議,會中討論首屆奧運會的舉辦地,最終由奧運發源國希臘勝出,雅典成爲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預定地,並依循古奧運會舉辦的頻率,每四年一次。有一說當時本想要在古柏坦的出生地巴黎舉辦首屆奧運,後來才決議改到發源地希臘,第二屆再到巴黎。

一開始希臘政府並不是很高興擁有這樣的機會,因爲他們得籌錢建造比賽場地;幸好在希臘商人也是慈善家的George Averoff支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

然而首屆奧運閉幕時,希臘國王喬治(King George)看出這項運動賽會的潛力,反倒向國際奧會提議:是不是未來奧運會都可以在希臘舉辦!可惜當時已決定四年後,一九○○年奧運要在巴黎舉辦;而這一個錯過,要直到超過百年後的二○○四年,奧運會才重返希臘雅典。

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決定在一八九六年於希臘雅典復興,但要舉辦那些賽事呢?

由於許多古奧運會的競賽項目(如戰車競賽、武裝賽跑等)已不合時宜。這時古柏坦的好友法國哲學、語言學家Michel Bréal提議,何不在首屆奧運會,舉辦一場名爲「馬拉松」的長距離跑步賽事,一方面呼應古希臘士兵菲迪皮德斯的事蹟,向歷史致敬;另一方面也能成爲這屆奧運極具地方特色的賽事;且他願意贊助這項比賽的獎勵品。

這項提議立刻被接受。(古奧林匹克運動會沒有類似馬拉松之類的長跑競賽。)

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所有運動賽事,雖只有十四國共約三百名運動員參加,但相隔千年後復興舉辦的奧運會,已升級成爲國際級的跨國比賽,不同於古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以帝國內、城邦間的競技活動爲主的運動活動。

(本文摘自《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跑,可以跑個一英里;但假如你想體驗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就去跑場馬拉松。」─Emil Zatopek,一九五二年赫爾辛基奧運馬拉松冠軍

全球注目的奧運壓軸賽事,42.195公里的奔跑競逐,

百餘年來的奧運馬拉松賽道上發生過什麼故事?

從紀念馬拉松戰役到成爲體育競技中重要的長跑競賽項目,馬拉松如今成爲各地跑者們都可以說上幾句的運動,但如果是奧運會上的馬拉松比賽呢?與接近破2小時大關的正式世界紀錄相較,奧運場上的馬拉松紀錄似乎並不是那麼令人驚喜,但這場每四年一度的大賽,還是凝聚了全球喜愛長跑運動觀衆對賽事的注意力。

《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關於奧運馬拉松的熱血故事》的作者--詹鈞智不只自己跑馬拉松,親身參與、擔任奧運志工,還深入瞭解奧運馬拉松的發展,蒐集馬拉松運動的大小故事,而他在這本新書就是想訴說百年來發生在奧運馬拉松賽道上的歡呼與失落﹔他同時詳細整理各屆奧運馬拉松賽事的數據資料,從比賽日期、起跑時間、地點、路線設計,到賽事的完整敘述,讀者即使沒有親臨現場,也會像親身經歷了一場奔馳超過百年的馬拉松賽事。

書中所提及的各國馬拉松選手,他們揹負着國家榮譽而跑,在不同時空的奧運馬拉松比賽﹐跑在各個國家不同的賽道上,流下無數汗水,歷經各種艱辛,交織成百餘年來的奧運馬拉松故事,他們追逐的不僅僅是金牌,更是拚盡全力,想要實現心中的那個熱血夢想。

經由本書,作者希望打開讀者/跑者的另一種視野和關注,認識賽道上那些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以及跟奧運與馬拉松發展歷史有關的種種典故﹐進而對馬拉松這項賽事有更多瞭解。

【作者簡介】

臺大化工系畢,國立體大管理學院在職班碩士。念新竹高中時,被強迫參加校運會,意外發現自己是飛毛腿,大學時期加入田徑隊。曾任電子業品保工程師,2004擔任奧運志工後,轉行入運動產業。

多年來持續追着奧運&馬拉松看世界(已收集4屆奧運、4場六大馬、7場日本馬),阿智的人生,因運動而美好!希望能透過運動,讓臺灣更好。目前是浪斯邦尼運動教室負責人、國際體育運動志工交流協會理事長,着有《奧運不買票》、《追着奧運看世界》。

《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