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自導自演《讓我過過癮》 出品人張雲天受訪

本站娛樂2月2日報道    在矇眼狂奔6年之後,2020年網絡電影迎來了又一次爆發,但也留下了一連串的迷思與問號。究竟行業需要什麼樣的網絡電影,網絡電影需要什麼樣的創新。

1月29日,由宋曉峰王碩執導,李海兵編劇,宋曉峰、賈冰蔣詩萌、孟子葉、吳建錚等主演的網絡電影《讓我過過癮》上線。該片由天津叄個叄文化傳媒、北京智盛聯合出品東陽向陽花影視聯合出品,天津叄個叄文化傳媒發行,向陽花影視聯合發行,如娛文化、向陽花影視負責營銷推廣。

公版IP、古裝玄幻怪獸片等主流商業題材盛行的大環境下,《讓我過過癮》這種接地氣的、貼近現實生活、聚焦小人物和當下時代的現實主義喜劇顯得尤爲難得。

《讓我過過癮》上線72小時,票房接近600萬,表現出了強大的觀衆口碑度和市場影響力。“在過去的幾年來,網絡電影的創作者,包括我自己,都太過迎合觀衆,觀衆喜歡什麼,市場需要什麼,大家就一窩蜂扎堆去做,大多數片方都不敢前走邁一步。接下來我想做趕超別人一步的作品,想做有深層次表達的作品。”《讓我過過癮》出品人、智盛聯合創始人張雲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從古裝玄幻開始向一個網絡電影創新的喜劇廠牌邁進。

很明顯,在提質減量、脫虛向實的網絡電影市場,行業急需尋找出一套更適合的“遊戲規則”制定更高的行業標準,爲網絡電影尋求更多的文化底蘊和附加價值。而《讓我過過癮》無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宋曉峰自導自演,《讓我過過癮》打造“宋式喜劇”

如果說好的喜劇都是一盤“硬菜”,那麼《讓我過過癮》裡的喜劇元素可以說相當“扛硬”。《讓我過過癮》以荒誕喜劇的形式展示了東北底層小人物從中年廢柴到喜中3000萬所經歷的大起大落、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宋曉峰飾演的中年loser,在家被老婆嫌棄,在公司被同事欺負,參加同學會前一秒還在裝“李總”,後一秒就被當面拆穿,面子碎了一地,場面極其尷尬。這還不算完,出門發現電動車只剩下一個車軲轆,還被醉漢當成電線杆子尿了一身……但是隨着喜中3000萬,中年社畜窩囊人生開始逆襲,更多的喜劇元素紛沓而至。

值得一提的是,在《讓我過過癮》中,宋曉峰不僅是演員,而且是導演。這也是宋曉峰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張雲天透露,《讓我過過癮》是爲宋曉峰量身打造的。原本劇本已經寫好,但爲了跟宋曉峰本身的表演風格相契合,又找來了對宋曉峰非常瞭解的一位東北籍喜劇編劇李海兵,對劇本進行了推翻式的大改。李海兵是《鄉村愛情》(9-14)和《槑頭槑腦》的編劇,已經跟宋曉峰有過很長時間的合作。而《讓我過過癮》是李海兵在《鄉村愛情》之後寫的第一個網絡電影項目

事實上,在做導演這件事上,宋曉峰是非常慎重的。雖然作爲出品人的張雲天早有讓宋曉峰自導自演的意思,但宋曉峰對導戲這件事一直是拒絕的,直到開機幾天後,大家都認爲宋曉峰對角色的理解力、對劇情的控制力,已經沒有人別他研究得更深入,才最終同意執導。

在張雲天看來, 喜劇創作有一個難點,跟常規的項目創作不太一樣。“不同的導演對喜劇本身的包袱笑點理解度都不一樣,演員的表演風格、臺詞風格也不一樣。以往我們做喜劇過程當中遇到過多次,編劇寫完,換了幾個導演,每個導演對喜劇包袱點的理解不一樣,又換了幾位演員,最後呈現出了多種變換組合方式,導致項目跟我們最開始想要的片子調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爲了不走樣,我們這次從導演到演員都是一個人,整體上一氣呵成。”

這也是張雲天之所以執意要讓宋曉峰做導演的最重要的原因。從劇本源頭到真正上映,一開始就是量身定製,宋曉峰從前到後都深度參與,這就避免了整個項目因爲來回修改而失去了本來面目。

作爲首部自導自演的作品,宋曉峰在影片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片中很多喜劇包袱都是宋曉峰依靠多年喜劇表演經驗,現場升級添加的,比如:浴室裡塗上沐浴液滑出去的橋段

因有着豐富的喜劇表演經驗,再加上平時生活中對素材的日積月累,宋曉峰習慣於把很多生活體驗融入喜劇創作,所以在執導喜劇這塊,宋曉峰其實有着天然的優勢和喜感

從呈現的效果來看,《讓我過過癮》是典型的宋式喜劇,依然是土生土長的東北故事,演的仍然是社會底層小人物。整部影片不矯情不浮誇,不管是“中年廢柴”的人物設定,還是中彩票之後的逆襲人生,都十分的親民化、接地氣,宋曉峰獨特的風格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且整體風格一而貫之。最終成片,宋曉峰看了6次哭了6次。宋曉峰的全情投入,讓整部影片有一種深入人心的細膩,也讓影片擁有了穿透屏幕的感染力

《讓我過過癮》在做產品設計時,面臨着巨大的抉擇。在張雲天看來,網絡電影也屬於產品,只不過是文化產品而已。他清晰的知道,過往的喜劇受衆60~70%都是男性,年齡段可能在18到45歲之間,而《讓我過過癮》的主角是中年男人,探討的又是婚姻、金錢這些相對深刻的聚焦於某一年齡段的話題,勢必會影響一些人,比如十七八歲的小年輕對影片的理解。但在深思熟慮之後,張雲天還是下定決心做這部電影,“不是每一部好的作品,都要吃的年齡範圍很大。我既然敢講中年渣男、夫妻、家庭,那麼我們就要把它講透,我們的受衆人羣年齡可能會在25-45之間,那我們把這個話題說準了、講透了,我們就敢把賭注壓在上面,儘管可能會有一些壓力。”其實這也是源於對項目本身的一種自信。

“我這人特別希望做那種難啃的骨頭,所以我想我不光要做發人深思的網絡電影,我還要做現實主義題材,我還要做現實主義題材裡邊比較難做的喜劇。”

《讓我過過癮》證明了,現實主義題材的項目也可以獲得高評級,只要影片足夠優秀,現實題材喜劇也可以得到平臺的青睞。“我做這個項目就是傳達給同行一個理念,大家不要一味的只做玄幻、怪獸,現實主義題材也可以大膽地去做,只要你劇本紮實表演到位,一定會有人給你買單的,網站會給你買單,觀衆也會。”

未來的喜劇市場,是一個受衆相對穩定而且龐大的市場。看看抖音快手東北主播有多受歡迎,就可以想象東北喜劇在網絡電影的市場有多受歡迎。尤其在用戶年輕化、下沉趨勢明顯的當下,當前網絡電影的喜劇創作還遠遠“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