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明》關鍵在政策 邱太三能怎樣

邱太三接任陸委會主委。(郭吉銓攝)

新春伊始民進黨政府國安人事做了部分調整,邱太三接任陸委會主委。部分民進黨人士於是開始放話表示,因爲邱太三不像是原主委陳明通那樣屬於鷹派人物,所以兩岸未來的開展可期云云

其實,這種說法除了目光如豆,只知從臺北天下之外,連民進黨本身內部整體政策面都看不到。最簡單的是,北京兩度與民進黨政府交手後,大概也總結了一些教訓,看民進黨政府並不是看誰在哪個位子上,而是看這個政府到底是採取怎麼樣的政策。

這也就是說,不管民進黨政府是哪一個人在陸委會主委這個位子上,如果大陸政策與外交政策基調不變,結果不會有什麼差別。一再強調因人事的調整而可以造成情勢變遷,不過是閉着眼睛的一廂情願說法而已。

一切的問題都在於民進黨本身的兩岸政策,是否還要再往一中一臺、兩個中國路上繼續走下去;如果當前這樣的政策不變,還想改變臺海形勢,別說要邱太三,恐怕就是請天王老子做陸委會主委都沒有用。民進黨的國家定位態度纔是一切問題的根本,而這個政策完全不是陸委會能決定的。這所有相關的政策態度,最終的決定權是在總統府;如果蔡總統態度依舊,其實也不必換人了。

遠的不談,就在這波人事調整前不到1周,總統府公開宣稱,是蔡總統指示要在中華民國海巡署的艦隻上的塗裝新增「TAIWAN」字樣,以「更清楚的辨識、更安全的執法」。這樣的政策動作,其背後的意圖,北京會不懂?在這樣的概念下,要改善兩岸形勢,換陸委會主委不如換總統比較快。

當然,這次的人事調整,也可能是爲了因應美國拜登政府將出現與前川普政府的不同政策,而又要顧及民進黨政府的顏面問題而爲之。所以用國安團隊的人事調整作爲政策調整時保住面子之用。但就目前的發展來看,拜登政府的策略是,爲求亞太的穩定,除了立即去除川普政府若干支持臺獨的政策外,是以壓制民進黨政府的臺獨傾向爲優先,這可以從拜登政府把民進黨政府定位爲 「民主選出的代表」(Taiwan democratically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甚至連所謂的具有權威性的「當局」(authority)都不算。

於是在這樣的「先壓制臺獨,再徐圖後策」的概念下,很清楚的是,以支持臺獨或以臺灣釣餌作法,已不再是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選項。於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變更已成爲必然;只是要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以不失面子、對內可解釋得過去的方式,去做政策變更。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817和1450因爲失望而造成民進黨的內傷,甚或叛變;這纔是從現在起,民進黨最頭痛的問題吧!

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