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變“T+1”!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將通關測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監管持續優化融券相關制度。

3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已經有券商陸續收到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以下簡稱中證金融)通知,爲做好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技術準備工作,現定於2024年3月16日在生產環境組織轉融通業務通關測試。

此前,證監會於1月28日宣佈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日可用。因涉及系統調整等因素,第二項措施自3月18日起實施。

“這個測試是全市場的。”對於轉融通業務通關測試,某上市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表示,之前是公告過的,系統測試後就正式實施。

業內人士認爲,轉融券由“T+0”變成“T+1”, 融券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對轉融券市場更公平,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更爲強調公平,有助於穩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通知要求,各證券公司高度重視,做好系統、流程、人員等各方面準備,按照《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業務通關測試方案》認真做好測試工作。測試結束後,券商需做好環境恢復工作,並根據測試方案要求反饋測試情況。

測試方案顯示,此次業務測試重點包括:市場化轉融資申報/撤單、市場化轉融券約定借入和撤單、轉融券非約定借入和撤單、市場化轉融通證券出借、非約定申報轉融通證券出借、保證金交易,以及上述業務的清算等業務處理。

事實上,去年以來,監管持續優化融券等相關制度。

2023年10月,爲調整優化融券相關制度,更好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證監會宣佈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通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出借,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具體來看,融券端,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50%上調至80%,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上調至100%,發揮制度的逆週期調節作用。同時督促證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機制、穿透覈查機制和准入機制,加強融券交易行爲管理。出借端,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可以對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調整,爲突出上市公司高管專注主業,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通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出借,適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同時,證監會將加大對各種不當套利行爲的監管,紮緊扎牢制度籬笆,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對各種違規行爲,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嚴從重處罰。

據瞭解,上述新規實施以來,戰略投資者出借餘額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1月,證監會宣佈,爲貫徹以投資者爲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經充分論證評估,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具體包括: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因涉及系統調整等因素,第一項措施自1月29日起實施,第二項措施自3月18日起實施。

同一天,滬深交易所發佈通知,決定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通知實施前尚未了結的出借合約到期不得展期,自1月29日起施行。交易所要求各會員根據通知的要求認真做好相關業務和技術系統準備,並做好前端檢查和控制,確保業務平穩運行。

中證金融也在1月28日發佈通知,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暫停執行《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務規則(試行)(2023年6月修訂)》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涉及轉融券約定申報實時處理的有關規定,當日以約定申報方式借入的證券,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一交易日可用。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參照上述安排執行。上述通知自3月18日起施行。

2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時指出:“經研究決定,我會對融券業務提出三方面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一是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以現轉融券餘額爲上限,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二是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爲的管理,嚴禁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迴轉交易(變相T+0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我會將依法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爲,確保融券業務平穩運行。”

與此同時,頭部券商也紛紛行動。

今年1月初,廣發證券發佈有關融資融券業務最新償還規則通知,表示爲加強風險管理,防範兩融業務風險,公司決定禁止融資買入證券用於償還融券負債,即信用賬戶中現券持倉少於融資合約數量時不允許現券還券。調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生效。2月26日,中信證券向客戶發佈通知,公司將嚴禁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迴轉交易(變相T+0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

券商人士表示,限制融券效率,減少了市場上可用的融券券源,加大了部分投資者的做空成本,更有助於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提振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