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圓環大變調 作家劉克襄發文感嘆

東森新聞記者學風蔡清文臺北報導

臺北圓環過去靠着小吃攤商打響名號,是非常多老臺北人記憶。但因爲兩場火災褪色重生,2012年由藝人美人接手營運,改走年輕文創風格,但這兩年多來,卻有不少廠商賠錢撤走,作家劉克襄臉書發文批評,入口處變成啤酒吧,保庇館不見了,昔日的臺北圓環,整個大變調。

老臺北人的共同記憶──圓環,但裡頭已經不再是小吃林立地方門口已經改成了啤酒吧,大白天沒有客人上門老闆忙着張羅,等待晚上要做生意;而再往圓環內部走進去,現在變成什麼樣?

圓形面積裡,將近有50坪的大小目前是沒做任何使用,但是一到假日,會租借給外界來舉行記者會產品發表會。連勝文就是在臺北圓環租場地舉行記者會宣佈參選,小小50坪大,單單半天費用就要3萬1千元,只要遇到假日,臺北圓環內部全被租借走。

再往2樓走,除了拜拜關聖帝君,就是一間餐廳。臺北圓環總監周先生說,「門是鎖的,很正常,現在餐廳休息時間,當然門關起來啊,而且我們得對象團客,所以說我們不會對外開放。」

只接團體大陸海外客人,不對外開放,臺北圓環整個大改變。1樓外是開放啤酒吧,內部是租借場地,而2樓是餐廳,沒營業關門

作家劉克襄前陣子來逛之後,感觸很多發文批評,指入口處變爲啤酒屋,播放着西洋音樂,以前可以進去的保庇館不見了,改裝成一家辦桌型餐廳,除非用餐,一般市民不能隨便進去,更說想要創造商機,只會看到投資者一個個大張旗鼓描繪彩虹般的願景,最後卻草草收場

臺北圓環發言人郭育甫表示,「(去年)9月10月就開始轉型朝這個陸客團或者旅行團團餐客源比較穩定的話,就暫時不考慮再把它改回來是開放式。」臺北圓環解釋,現有改變從去年開始,不再對外開放,只接團客預約生意,而印象中小吃林立、自由進出的圓環已經回不去了,只能留在你我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