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值壓力大 主計長:善用外匯

臺幣升值壓力大,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昨拋出兩個觀點。圖爲人民幣美金。(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前景樂觀,新臺幣升值壓力大,先前央行理事曾擔心臺灣有「荷蘭病」。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昨拋出兩個觀點,首先他認爲現在臺灣產業全面發展,並非只有半導體業一枝獨秀,臺灣沒有「荷蘭病」;但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商品附加價值提升,商品貿易順差也愈來愈大,臺幣有升值的壓力,如何運用這些外匯,各部會應好好思考與努力。

所謂「荷蘭病」是指1960年代荷蘭發現北海天然氣後,出口巨幅擴增,荷蘭幣大幅升值,導致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以及造成產業損害。外界說臺灣會有荷蘭病,朱澤民直說「不可能」。

朱澤民解釋,各種產業都有往前走,像綠電、汽車營建業等都有發展,並非只有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另半導體也帶動生產面平衡發展,與荷蘭因北海油田升值造成的產業損失有很大不同。對央行理事新臺幣匯率升值,和「荷蘭病」背景相似,要小心不要其他出口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朱斬釘截鐵說「臺灣不會有荷蘭病」。

朱澤民認爲,產業應該趁經濟結構調整的時間,進行產業調整。他說,過去臺灣是進口原料、進行簡單的加工輸出,附加價值有限;但是隨着生產鏈改變,附加價值增加,商品貿易順差愈來愈大。去年貿易順差是588億美元、今年更上看639億美元,如何運用這些外匯,是各部會都要好好思考與努力的。

但是代表臺幣升值?朱澤民說,影響臺幣匯率因素很多,包含交叉匯率、其他國家的競爭力等,不一定臺幣就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