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畢典僅523學生出席 管中閔勉畢業生「常保熱情關懷培養文化智商」

臺大今日舉辦畢業典禮。(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灣大學今(6日)舉行畢業典禮,但因疫情關係全校畢業生只有約523人蔘加,家長675人,入場也需採梅花模式入座(去年參與畢業生大約2700人、家長2700人)。校長管中閔致詞時送給畢業生2句話「常保熱情關懷,培養文化智商」,並提醒,應提升「文化智商」,面對不同文化應有接納適應能力,還要具備欣賞不同文化,與不同文化自然相處,水乳交融的能力。

管中閔在開場時不免俗地先祝賀學生畢業,「恭喜大家終於可以放下一樁心事了,恭喜大家不用繳學費」。

管中閔指出,全球因疫情關係,臺大開學日被推遲了,校園活動與進出受到許多限制,課程也紛紛轉爲遠距教學。即使目前國內疫情已趨和緩,大家還是得遵循防疫規定,縮小畢業典禮的規模;對於無法到場參與業典禮的同學,家長和師長們,衷心感到抱歉。

▲管中閔致送畢業生2句話「常保熱情關懷,培養文化智商。(圖/記者崔至雲攝)

面對後疫情時代,管中閔提兩點想法供學生參考,當我們戴上口罩,避免與其他人接觸時,同時也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距離。而實體距離帶來心理疏離,也引發更多猜忌和不安。在這個時刻,大家不要忘記關心他人,關懷社會,並且永保這樣的熱情。藉由這些關心與關懷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讓社會仍能緊密連結。

▲臺大畢業典禮 。(圖/記者崔至雲攝)

第二點管中閔提到,由於當前國際呈現相互對抗的情勢,各國也因疫情而紛紛封閉邊境,許多人認爲,這或許將使延續近三十年的全球化浪潮,至此劃下句點。但他認爲,在資訊科技的推動下,全球化這個趨勢不會改變。國際秩序可能重組,國際經濟重心可能移動,這些調整將改變全球化的樣貌,卻不會阻止全球化繼續發展。換言之,各位同學畢業後,仍將面對全球化的挑戰。這就回到了老生常談的議題「對於全球化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準備?」

管中閔引用「關鍵評論」五年前一篇文章作者Yixian)中的話,「臺灣人對於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概念,對於種族也一概不知,對歧視一點都不敏感。但我們歧視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管中閔說,歧視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對不同種族、宗教性別所有人的關懷,以及對各種文化的理解尊重。作者強調,除了IQ與EQ之外,還需要重視文化智商 (cultural quotient, CQ)。CQ衡量的是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相互接納適應的能力。面對全球化趨勢,應重視的不僅是工具性的「說好外語」或技術面的「國際競爭力」而已,還要具備欣賞不同文化,與不同文化自然相處,水乳交融的能力。唯有這樣,才能在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乃至成爲引領趨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