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事故凸顯心理師不足 專家:靠社工緻電打不進傷者的心

臺鐵太魯閣事故釀成多人死傷,受災者、救難人員日後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國政基金會14日探討災後心理重建問題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右起)、教文體育組召集人永光國民黨立委謝衣鳳等人出席,高指出,太魯閣號事故後,政府對於救難者及全民面對可能造成的心理創傷關注不足,專家則建議,政府應透過生命教育課告訴民衆如何面對創傷,並解決輔導人力不足的問題。(張鎧乙攝)

國政基金會今探討災後心理重建問題,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高永光說,自己高中時期經歷山崩,當時看到屍體爛泥堆被挖出,至今仍歷歷在目,此次太魯閣號出軌,光看電視就感覺難過。(林周義攝)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釀成多人死傷,受災者、救難人員日後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國政基金會14日探討災後心理重建問題,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助理教授楊長苓(如圖)認爲,應透過生命教育課告訴受創者,悲傷也沒有關係,這是一個過程,或事先提供一系列課程,告訴民衆如何應對心理創傷、尋求協助。(張鎧乙攝)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釀成多人死傷,受災者、救難人員日後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國政基金會14日探討災後心理重建問題,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羣(如圖)表示,臺灣心理人力不足、政策端不足,若教育端不做好,光靠社工心理師、關懷員、訪視員、第一線社工,就算是部長自己去打電話好了,真的能打進大家心裡嗎?大家知道需要使用服務時候找誰嗎?更應該透過教育端,讓國民有基礎概念,知道如何辨別需不需要專業協助。(張鎧乙攝)

太魯閣號出軌釀成多人死傷,受災者、救難人員日後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持續處在悲傷情緒中。專家指出,臺灣諮商心理師長期人力不足,國立大學在校生等諮商得排上1、2個月,此次事件傷者也有學生,難道要等幾個月後再處理?另政府雖規劃給受災者1戶配置1名社工,但光靠社工打電話也難以打進傷者的心,呼籲政府重視心理健康,將心口司改爲心理健康司,並將校園職場諮商心理師的人力補足。

國政基金會今探討災後心理重建問題,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高永光說,自己高中時期經歷過山崩,當時看到屍體從爛泥堆被挖出,至今仍歷歷在目,此次太魯閣號出軌,光看電視就感覺難過。立委李德維透露,太魯閣事件中,好友兒子的同學罹難,雖只有小學2年級,但得知幼稚園同班同學走了,那一剎那小朋友就哭了。在學校,當老師宣佈有學生罹難的消息,全班就陷入低氣壓哭聲啜泣聲也進而引發其他年級學生的連鎖反應。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羣表示,臺灣的文化中存有不公平的壓迫,最近有救難人員在網上分享心路歷程,透露自己很害怕,卻被酸民留言說不行就別做、沒有那個心理素質就離開這一行,太沒有同理心、沒有創傷知情。人人從小到大一定經歷過創傷,在生命中留下印記。臺灣社會常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自以爲是地把答案加註在別人身上,其實沒有人可以要求經歷創傷的人趕快好起來,也沒人有權利要對方忘記罹難的心愛的人。

根據《學生輔導法》規定,大學諮商師的配置是1比1200,羅惠羣表示,此次太魯閣號事件,校園也有很多受傷的人,包括學生的家屬、同學、師長等,但依照現行教育部的人力規劃,國立大學的學生,等諮商得等上1、2個月,且每人以6次爲限。面對此次的事故,請問諮商心理師的人力要從哪裡來?難懂要把這些人排到3、4個月後再處理?若優先處理罹難者身邊的人,那原本有輕生念頭的學生要怎麼辦?

羅惠羣認爲,臺灣心理人力不足、政策端不足,服務輸送段充滿破裂,若教育端不做好,光靠社工心理師、關懷員、訪視員、第一線社工,就算是部長自己去打電話好了,真的能打進大家的心裡嗎?大家知道需要使用服務的時候找誰嗎?更應該透過教育端,讓國民有基礎的概念,知道如何辨別需不需要專業協助。

羅惠羣表示,心口司人力無法負擔全臺心理政策的推展,無論是美國或對岸,心理健康都是在總統的層級之下,這個層級纔有辦法做全體的事情。若以最低標準來說,臺灣至少應將心理健康單獨劃分爲1個司,把心口司改爲心理健康司,並把心理師的人力補足。層級提高,資源才進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