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絕美山嶽吊橋啓用每日開放8百名額預約瞬間秒殺

有絕美吊橋封號太魯閣「山月吊橋」今正式對外開放。(王志偉攝)

有絕美吊橋封號的太魯閣「山月吊橋」今啓用典禮內政部次長邱昌嶽(右4)、花蓮縣長徐榛蔚(左4)、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左3)等地方各界剪綵慶賀。(王志偉攝)

內政部次長邱昌嶽(揮手左起)、花蓮縣長徐榛蔚、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一起上橋欣賞峽谷風光。(王志偉攝)

橋上眺望,燕子口峽谷、洛灣臺地立霧溪羣山中蜿蜒東流美景盡收眼底。(王志偉攝)

太魯閣族人攜家一同走訪吊橋。(王志偉攝)

有絕美吊橋之稱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第4代「山月吊橋」今啓用,初期每天開放4個時段共800人,稍早網路預約開放,瞬間秒殺,已成爲國旅新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長遊登良表示,規劃未來名額增至每天1200人,並朝連結巴達岡及錐麓古道目標邁進,建置完整的步道系統

「山月吊橋」最早建於日治時期,是太魯閣峽谷中最長的鐵線橋,中橫公路開通後取代山月吊橋功能,而吊橋也逐漸毀損,雖曾試圖重建,均未能完成。今啓用的第4代「山月吊橋」,歷時2年9個月施工,克服峽谷天險,並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的肯定。

「山月吊橋」橫跨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全長196公尺,寬2.5公尺,橋上距溪谷153公尺,橋塔設計成「月」字形,與周圍翠綠羣山相呼應,可將燕子口峽谷、布洛灣臺地與立霧溪在羣山中蜿蜒東流等美景盡收眼底。

內政部次長邱昌嶽、營建署長吳欣修、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今受邀出席起啓用典禮,並邀請部落族人着傳統族服齊唱歌謠祝福,連同遊客一起走上山月吊橋,欣賞世界級的壯麗峽谷。

營運期間,採預約制,每天限額800人,共分上午9點、11點及下午1點半、3點半等4梯次,每梯次200人,截至26日通通額滿,爲此太管處長遊登良說,目前吊橋每日限額800人,評估後未來可能開放到1200人,並朝連接到巴達岡及錐麓古道目標邁進,建置完整的步道系統,提供遊客更完整的遊憩路線

營建署長吳欣修也說,在試營運一段期間後,會在維持好的旅遊品質下,斟酌調整並擴充營運容留量,讓更多遊客體驗山月吊橋的美及峽谷風光。

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表示,山月吊橋啓用,除分流每年近5、600萬名的太魯閣遊客到布洛灣臺地外,也提供更安全的監測系統,包括旅客容留、風力雨量監測,還有傳承太魯閣族的歷史文化的意義,山月吊橋過去是族人重要聯外管道,歷史悠久也存在着血淚痕跡,啓用背後意義重大,將能站在族人巨人肩膀上眺望立霧溪、太平洋臺灣

「山月吊橋是臺灣、花蓮之光!」縣長徐榛蔚說,花蓮的近,因爲蘇花改通了,各單位依舊努力保有花蓮的乾淨、安靜意境,太魯閣峽谷環境美麗,希望遊客在山林間洗淨身心靈的時候,也要記得守護山林的清淨及乾淨,與大地萬物共存、共榮、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