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好拍景點「蝸牛巷」 細細品味巷弄中的文青氣息

文、圖/爆肝護士

蝸牛巷這是取自葉石濤大師作品裡的文字所仿造出來的現代巷弄,穿梭在其中,不僅有一些道地美食與深耕其中的在地職人,隨着小巷的慢慢走逛可以通到永福路西門路、民生路中正路,更可隨着牆上的文字慢慢的品味臺南文青氣息

踏出巷子又是另一番風景,那是人車聲噪雜的繁榮之地呢

這巷弄是根據葉石濤書中所描繪的景象佈置的,循着彎曲的巷弄左鑽右出,不但可以發現不少的葉石濤文字,還有一些被車道困住的寧靜,走在巷弄之中不但少了四周大馬路的人車紛擾以外,看着那些老屋紅磚木樑和鐵窗花,也如同走進了一趟歷史之旅中,那一段屬於早期臺灣的繁榮時代

人人都被迫穿着清一色的襤褸的卡其制服…那個時代寫這樣的語句沒有問題嗎?所以文革期間他被抓去關了…………(果然)

每一段文字都有其著作摘錄的地方,而集結這一些摘錄也就成了今天走逛的蝸牛巷。

但或許很多人會好奇爲何稱這裡爲蝸牛巷?因爲葉石濤把他居住的地點形容爲蝸牛巷。從他的著作「往事如雲」的這段文字,就可以清楚的看見他描述的居住地點。

安順阿母把位於紅寮厝的三甲看天田賣掉,在這蝸牛巷巷頭買了老屋居住,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熱鬧的「宮古座戲院後頭,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

如今故事中的主角沒了,但是這裡的景物依舊大家依然可以看到那懸掛了數十年的招牌,只是經過了規劃,在一些牆上加上了些文字,還有蝸牛。

舊時代、新時代的磚牆在這巷弄隔着平行線相呼着。而這舊時代的大型磚牆,多是空心的建築,一爲隔熱,二爲藏錢,不少老屋在拆除時,也意外的挖到了老祖先私房錢

這蝸牛巷除了隱藏的小蝸牛,讓你有着向尋寶般的快感以外。那場景規劃,更是值得拍照攝影留念的好所在。

新舊宅第間,除了蝸牛,也可以尋找一下,有着阿嬤年紀的老招牌,那已經鏽蝕的邊緣已經簡單的字體,也把一些人的記憶拉回了那孩提時的單純美好。

如果你有知道這個招牌,恭喜你,你老了。

小巷內也有可愛的蝸牛扭蛋可以扭,當然要真的蝸牛,在下雨後的草叢間也會有。

在巷弄中不斷的穿梭來穿梭去,看着老宅、看着窗花、看着那木門板,最後來到傳說中葉石濤老師住過的宅第裡,那個窄小卻困不住文學夢想綠色小屋,貪圖享受着鬧區中的幽靜山谷生活。

看着一旁石磚,或許不久的將來,這裡又別有一番風情

蝸牛巷地點: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97巷1號

我們是爆肝護士「肉圓」&「碗粿」,除了醫療資訊更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歡樂與好心情,藉着文字的介紹分享旅行中的風景、人文及當地料理,讓無法到訪的朋友也有身入其境的感受。部落格、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