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恐有荷蘭病?央行千字文反駁:傳產競爭力仍強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

外界關注臺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並以半導體業爲由,議論臺灣是否有荷蘭病現象,中央銀行今日表示,外界對荷蘭病有些誤解,臺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產品,兩者出口年增率走勢多與全球需求同向;傳產業附加價值率與全球市佔率亦趨升,並未出現如荷蘭病所述競爭力下滑之情況,臺灣經濟發展並無荷蘭病現象。

央行表示,荷蘭爲小型開放經濟體,內需不大,經濟主要以製造業出口作爲支撐,在北海發現天然資源後,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爲繁榮產業),反而因資源移動效果(resource movement effect)及支出效果(spending effect),對製造業(爲衰退產業)的就業人數、薪資及生產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央行表示,長期而言,臺灣電子資通訊與傳產貨品出口年增率與國際市場進口年增率高度正相關,顯示兩者同受全球需求影響。其中,電子資通訊產品(尤其半導體產品)受惠美中貿易爭端、臺商回臺投資,以及疫情帶來遠距商機,致2019年以來,出口年增率高於國際市場進口年增率。

央行表示,雖然傳產業的附加價值率升幅小於電子資通訊產業,惟長期仍持續向上,如塑膠製品、機械設備、紡織、基本金屬與化學材料等,傳產業競爭力並無下滑之疑慮。而近年臺灣傳產製造業薪資漲幅不大,較電子資通訊業漲幅明顯爲低,而就業呈現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之症狀不同 。

央行強調,2020受疫情因素影響,宅經濟需求大幅增加,臺灣出口系以電子業出口爲主,表現亮麗,加以美國實施QE,致新臺幣對美元升值5.6%;而當年傳產出口出現負成長,致市場擔憂臺灣產業恐有荷蘭病之虞。事實上,當年傳產出口負成長受主要經濟體實施防疫封控措施,致國外需求大幅滑落所致。

央行也說,新臺幣匯率有升有貶,然而電子資通訊產業已具國際競爭優勢,傳產製造業亦致力高值化,持續轉型升級,兩者附加價值率均呈上升走勢,並未出現荷蘭病之症狀,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之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