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初見兵馬俑 圓了秦俑情

兵馬俑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只爲小學時看過一部與兵馬俑和秦始皇有關的電視劇,一直以來都對秦始皇和他忠心的兵馬俑大軍感到好奇,有着親眼目睹的渴望。能夠跟隨陝西團一起至兵馬俑博物館參觀,圓我夢想,是多麼幸運又難忘的事。

此趟參觀解了我內心多年來的疑惑與謎團,導覽員熱情的向我們介紹兵馬俑的製造方法、出土過程、修復時的難關,以及秦朝就出現並用在兵馬俑衣服上的斑斕色彩

彩色秦俑 技藝精湛

兵馬俑內部是空心的,因此絕對不是用活人制作,這也是我從以前到現在最好奇的一件事。爲了防止高溫燒製過程中陶身破裂,頭部和身體是分開製作,利用頸部洞口排氣降溫,最後再把頭接上去就完成了。

由於當時兵馬俑全被壓在土下,挖掘時已有大量破裂殘缺,修復人員需要一片片收集碎塊,並依其大小及部位慢慢拼湊出原先完整的模樣,修復工程曠日費時,導覽員說一年只能完成六件的兵馬俑。

兵馬俑剛出土時是彩色的,但因爲當時保存技術尚未成熟,導致顏色在接觸到不同的溼度及空氣後逐漸褪色,變成現今無色的模樣。可以照片爲證,仍能看出秦朝時就有的精湛調色技術,擁有純熟技巧的調色人員,在秦時便能調出高貴的紫色,這是西方文化所不能及的,可見中華工藝技術博大精深

壺口瀑布 震撼人心

行程中令我感到意外的驚喜,是參觀黃河壺口瀑布。因爲原先沒有此一行程,心目中的黃河雄偉形象,親眼見證後果然令人歎爲觀止。壺口瀑布雖不如想像中那般氣勢磅礴,可源源不絕的水湍急而下,所帶來的聲響震撼人心,水氣造成瀑布上方隱約帶着夢幻彩虹

見過黃河後或許心仍不死,它悠久的歷史色彩以及堅持不變的節操,讓人心生敬畏,恆久感動。

西安是歷史上十三朝的首都,遺留着興衰的軌跡,仍有許多歷史事件埋在地底等着被後人發掘。不管是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中見證的大唐遺寶,亦或是華清宮內的一處處浴池,都展現了前人精細且無人能及的手工技術和古老智慧,在參觀完青年文創園區後,看見了西安人在電子科技方面的創新發展及智慧延伸,或許傳承自古人的聰穎,也或許是爲了向前人致敬而邁出的步伐,在西安,我看見了深遠的歷史軌跡,也見證了新時代下年輕人的努力與對未來的展望。

西安結合了我們所熟悉的歷史與日新月異的科技,高大聳立的城牆內,正在訴說的是古今碰撞所擦出的新火花

本文由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