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親見中國的博大精深

此次行程走了天水隴南蘭州銀川,登上郎木寺、踏足沙漠、遙望內蒙古。(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第二次參加中華兒女體驗營,這次從西安落地,走了天水、隴南、蘭州、銀川,登上郎木寺、踏足沙漠、遙望內蒙古。

相較於上次,這次的旅行讓我更加深刻,除了無盡的美景以外我想是來自於感嘆中國政府對於非一線城市的拓展以及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佛教伊斯蘭藏傳西夏……這些在草原深山高原上的民族,流着他們自己的血液,有着他們自己的文化,並且勤奮的,跟如今大多的中國人一樣,在自己的土地上往前走、和國家一起往前走。來到葡萄枸杞產區,像是看到中國的後倉庫牲畜作物在這裡被孕育,中國,從沿海到內陸盡是生生不息。

來到中國,除了看到的、還有遇到的,國臺辦、嚮導、教師、官員……學習談吐、學習落落大方,這些是一個國家除了經濟以外教育與競爭種下來重要的根,是國家與文化要長久走下去的命脈。滾滾黃河奔流了五千年,多少歷史與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生長與演化,彷彿看到西方羅馬影子,說中國是東方羅馬一點也不爲過,是含着明珠巨龍,而他正在甦醒

反省臺灣如今內鬥局勢,爲了小小的爭端爭吵不休,而中國正在一致地往前走,看的是大的佈局和方向,政府希望的是人民與國家更好,而不是忙於解決種種弊端

爲了要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看到最多,旅行是快速的。我們很用力的聽了、看了、玩了,也很用力的忘了,但有些事我們會銘記,有些事是忘不了的,像是中國的大、中國的廣、中國的無量,那些在旅行中留下的遺憾,是爲了下次的到來,希望能再登上郎木寺,

看曬大佛、看白雪茫茫、看炊煙裊裊。

感謝是長久的,對於新黨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影響是緩慢的,我理解那種消磨。但我相信,慢慢的,會有更多學生願意往中國發展、更多學生願意去走訪大江南北

對於體驗營依舊是感謝滿滿,深切的感受到國際交流不再僅止於與西方,中國如今已獨當一面,能驕傲的展示,吸引許多人前往探訪,希望下次再踏上中國,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周姿妤

本文由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