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天天上市場 菜炒一小盤

來到大陸工作已將近3年,除了見證商業雜誌所說的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經營困境之外,與我們這些臺幹切身相關的莫過於福利方面的縮水,以我所在的企業爲例,原本是有提供伙食的,雖然是食堂,但起碼不用爲了中餐晚餐吃什麼而煩惱。

但是從今年開始公司爲了縮減成本,把食堂給取消了,改由伙食津貼替代,平常雖然抱怨食堂的菜色不好,但真的沒了還是挺不方便,畢竟公司處在偏遠的工業區,不像大城市方便解決用餐問題,也因此同事們各個成了煮婦煮夫,開始張羅自己的伙食。

也就是因此,我開始走向市場買菜,也觀察到許多和臺灣不同的有趣現象,在臺灣,大部分職業婦女往往利用週末去一趟市場或超市採購,一次買足了一星期的份量,即使是家庭主婦大多也一週上2至3次市場,但是我發現在大陸,大家習慣天天上市場,甚至中午去買中餐的材料,晚上去買晚餐的材料,我的同事認爲這樣的菜才新鮮;即使有冰箱,他們也認爲當天買當天的食材是最新鮮的。

再者,臺灣人常常煮一大盤菜,吃不完就作成便當隔天中午吃,或者放在冰箱裡隔天再加熱,但是幾次到大陸朋友家作客觀察發現,他們炒的菜都是小小一盤,並且務必追求當餐吃完,如果有剩下的,寧可倒掉也不願意放進冰箱隔天再吃,因爲他們認爲即使放進冰箱但食物已經不新鮮了,其實我認爲這個是很好的觀念,也可以養成適量不浪費的好習慣,或許臺灣人過度追求方便,犧牲掉了一些能夠讓自己吃得更健康的小秘方

另一個有趣的事是關於買雞蛋,在臺灣我們通常都在超市買透明塑膠盒包裝的雞蛋,這些雞蛋是由廠商挑選過後完成包裝,消費者看得到製造日期,但卻無法檢視每顆蛋的好壞。小時候街頭巷尾的雜貨店還有一籃籃的雞蛋供挑選,但也因爲便利商店普及而漸漸消失,現在在臺灣要找到能夠親手挑選每顆蛋的地方,還真是有困難。不過這樣的雜貨店在大陸還是相當普及,而且在賣雞蛋的地方還有一排電燈泡,消費者可以任意打開電源去檢視每顆蛋,畢竟在這個蛋價高漲的年代,花同樣的錢當然要選到最滿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