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兩岸的薪資天花板

(圖/shutterstock)

交流嘛,在這裡還是想起到「雙向交流、相互瞭解」的作用,所以此次回臺灣,特別詢問了臺灣當前薪資與婚戀觀念,供大陸朋友瞭解。

這僅以臺灣媒體業(傳統媒體)爲例(自媒體、YouTuber不包含在內)。本次受訪人員皆是相關從業者,但這僅是我周圍的「同溫層」。

如果是一位會碼字、會編輯聳動新聞的傳統新聞科系畢業人員,那臺灣的工作機會會比在北京少。因爲——沒有字節跳動、沒有微信公衆號,像北京的傳媒社畜們那樣從傳統媒體跳到字節跳動、成爲稅後月薪兩萬(人民幣,下同)的新聞審覈或運營人員並不存在。

退而求其次,想去某公衆號做個記者,當一條月薪1.2萬到1.5萬、餓不死吃不飽也不求買房的鹹魚?也不存在的。臺灣媒體業大致就是那麼幾家媒體,數大概能數得過來。

假設,你畢業於某臺灣公立大學新聞系研究生,25歲,剛進入臺灣知名某大報擔任記者,薪資大約7000至8000元。幹了5年,三十而立,薪資來到了9000至11000——然後,這個薪資就會伴隨你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臺灣某知名媒體的中間主管薪資約爲1.2萬,資深記者也能拿到這個數目。到了媒體主管/資深記者這個階段,你約莫已經成爲一位年近40(或是早過40歲)的中年人——仍貌美如花、知識淵博,但來到這個位置不容易,繼續工作數年,月薪要再突破1.5萬也難上加難。

臺灣資深媒體人1.2萬多的月薪,大約等同於北京媒體人拿到2.5萬的「天花板」。過去,有臺灣老牌媒體人能拿到2萬,但如今已經非常難。

在北京,文字媒體人簡直是食物鏈底層,恨不得找個理工男平衡一下家庭薪資收入。但在臺灣,這數字是文科生的正常值,許多文科生三四十歲也就是七八千,對比十年前步出校園的青澀與6000元沒多大差異,快速增長的只有皺紋與閱歷。

生活成本的話,以我的老家——生活機能方便、離臺北市近、交通方便的新北市永和區來說,一套兩室的公寓房租約爲4500到5000。若夫妻雙方掙錢、沒有孩子也能自在享受生活。

剩下的就是吃吃喝喝啦,儘管臺灣物價年年上漲,但對比北京的物價只能說還算逍遙。春節的某天我姊姊憤怒地表示,「現在買蔥油餅,加一顆雞蛋竟然要再加15塊錢臺幣!」本北京居民掐指一算,3塊人民幣,確實比幾年前貴啦,但好像也還好?

對於普羅臺灣人而言,沒有賺大錢還留在大陸一線城市的臺灣人,自然「不划算」。留在北京上海的臺灣人,許多求的,也不過是「選擇權」。

可以不用30歲就碰到「薪資天花板」;可以選擇要當1萬月薪、1.5萬月薪的社畜,還是拚進大廠成爲2萬多月薪的螺絲釘。對於我這樣的傳統媒體人而言,北京「可選擇的」比較多,就這樣而已。(《春節返臺記》四之二)(郭雪筠/臺北女孩看大陸)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