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足球60年》摘錄:木蘭聯賽新時代

臺灣足球60年》詳述臺灣足球的歷史興衰,黃金時刻、重要球隊,進一步介紹國內近年足球運動推動現況,以及長期深耕足球運動的團隊。(示意圖/shutterstock)

從「港腳」撐起一片天,到排外閉關,再到今日的急起直追。

細數揮汗奮鬥的每一個時刻,記錄起腳射門創造的每一段回憶。

現代足球在臺灣發展近一世紀,日治時期以進軍日本甲子園爲目標,二戰後一度以香港球員爲主力,支撐起遠東足球王國戰績,而後卻一步步走向「足球沙漠」之路。如今,則由本土培養的旅外明星球員與海外歸化球員重新拉擡足球戰績和人氣。

本書詳述臺灣足球於一九五八年亞運二連霸後六十年的歷史興衰,黃金時刻、重要球隊,進一步介紹國內近年足球運動推動現況,以及長期深耕足球運動的團隊。並專訪多位足球界知名人士、傳奇國腳,同時搭配超過三百張珍藏照片,呈現第一手資料。懷抱燃燒的足球魂,堅定永不妥協的團體精神,期待臺足再度起飛的光榮時刻。

【精彩書摘

二○一三年4 月神戶雌獅會長文弘宣來臺分享俱樂部經營理念。(圖/商周出版提供)

臺灣女足欠缺企業穩定奧援,在銘傳、醒吾等長年支持的私立院校也因爲兵源不足而式微後,讓國際賽成績陷入雪崩式下滑的十年低谷(詳見第二章),直到二○一四年在體育署副署長臺臨的大力推動下,結合中央、地方政府補助與企業贊助,把原本的全國女子甲組聯賽改製爲半職業的木蘭足球聯賽,藉提升聯賽水準來帶動國家隊戰力,纔開始讓女足止跌回升。

彭臺臨認爲臺灣不能缺席足球這樣的主流運動,女足更是有機會在國際踢出佳績的團隊,喊出將女足推進二○一六里約奧運的競技目標。作爲二○○四雅典奧運雙金推手,彭臺臨有着「金牌教練」的哲學,但若聘請日本優秀教練來臺長期執教女足不易,不如將代表隊「送出去練」,成效絕對優於純粹出去「移地訓練」。

二○一三年9 月中華女足赴神戶移地訓練,並與神戶雌獅踢練習賽。(圖/商周出版提供)

神戶雌獅訪臺 傳遞半職業聯賽想法

趁着日本女足冠軍隊神戶雌獅(INAC)會長文弘宣在二○一三年四月底訪臺拜會中華足協與體育署機會,彭臺臨提出欲讓中華隊赴日「代訓」的想法,獲文弘宣首肯,後來也確實在該年九月成行。不過文弘宣給臺灣女足的建議,卻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你們以前不是有亞洲女足的進球后周臺英嗎?臺灣女足有很棒基礎,必須成立社會球隊,國家隊纔有競爭力。」文弘宣當時說:「日本可以,臺灣當然也做得到。」

INAC當時擁有傳奇名將澤穗希等好手,連兩年稱霸日本女足撫子聯賽,二○一二年

主場平均票房六七一九人,撫子一級聯賽十隊的平均票房也有二八九八人,經營成效斐然。

文弘宣拜訪足協時,特別對於臺灣創辦社會女足聯賽,該如何組織聯賽、經營俱樂部、球隊組織架構、僱用球員、訓練環境、宣傳活動及動員球迷,給予了全面性建議。文弘宣的建議令彭臺臨眼睛一亮,體育署六月下旬就邀集足協與各縣市代表進行研商會議,初步決定成立五支球隊與地方政府結合。至於這個女足社會聯賽的名稱也很自然,因爲我國受國際打壓走不出去的時候,化名「木蘭」的中華女足曾替國人揚眉吐氣,就取了「木蘭聯賽」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名稱。

二○一三年效力神戶雌獅的日本球星澤穗希在訓練場替球迷簽名。(圖/商周出版提供)

女足歷史意義 木蘭聯賽誕生

參賽隊伍方面,彭臺臨希望國內女足最主要的大專球隊臺灣師大、臺灣體大,能分別代表所在的臺北市、臺中市出賽,後者成爲臺中藍鯨。但北市一開始表達無意參加,最後師大好手結合汐止SCSC俱樂部,以臺北SCSC爲名參賽。

彭臺臨爭取的另外三個參賽縣市爲新北市、高雄市與花蓮縣,但高市女足斷層了一段時間,沒能出隊。近年來成爲「女足搖籃」的花縣則最爲順利,除了地方政府力挺,還獲臺開冠名贊助。意外的是,二○一三年底奪得全運會女足金牌的新北市,應該是木蘭聯賽的當然創始班底,結果市府最後一刻抽腿,幸好新竹縣積極爭取,最終新北這批金牌班底改披竹縣戰袍,以「新竹FC」爲名出征木蘭聯賽。

由花蓮臺開、臺中藍鯨、臺北SCSC、新竹FC角逐的首屆木蘭聯賽,就這樣在二○一四年四月十二日正式開踢。頭兩屆比賽維持四隊規模,聯賽採四循環積分制,唯一有企業贊助的花蓮臺開果然成功爭取到好手迴流,均拿下冠軍。

儘管不是體育署最初設定的五隊規模,但以當時國內女足球員的數量,四隊踢起來算是剛剛好,花蓮基層雄厚,臺北SCSC、臺中藍鯨有大專球員當後盾,新竹FC有「三劍客」林玉惠、藍美芬、蔡欣芸領軍,多名社會人士正值當打之年,經驗豐富,也符合木蘭聯賽要延長球員運動生命的宗旨。

中華女足領隊龔元高(左)在神戶設宴感謝文弘宣的協助。(圖/商周出版提供)

企業冠名 花蓮臺開三連霸

除了比賽較原本的女甲聯賽更激烈好看,木蘭聯賽既有政府贊助,也要求各隊必須有專屬辦公室、管理與守門員教練、體能教練、防護員等編制。一改以往女足隊往往只有一個總教練,校長兼撞鐘,連球員都得分擔衆多行政工作的狀況,更能在充足後勤支援下專注比賽,也是品質提升的一大關鍵。

戰況方面,花蓮臺開作爲聯賽成立時唯一有企業贊助的隊伍,果然成功吸引東部好手迴流,完成三連霸。即使二○一六年第三屆加入另一支有企業冠名贊助的高雄陽信女足,也無法撼動花蓮霸業。

二○一七年,師大女足改以「臺北 Play One」隊名參賽。臺開則結束三年冠名贊助,衛冕者在縣府支持下以「花蓮女子足球隊」爲名尋求四連霸。加上輔大女足化身的新北航源加入戰局,木蘭聯賽首次擴軍到六隊規模,還新增了兩回合決勝的總冠軍賽

結果花蓮在前一年中場核心王湘惠赴日發展,隔年再偕當家前鋒余秀菁一同加入中國北控鳳凰女足隊的情況下,青黃不接的花蓮該季落居第三,未能拿到總冠軍賽門票而連霸夢碎。反倒是堅持持控球打法的臺中藍鯨熬出了頭,以例行賽第二名挺進總冠軍賽,反以兩回合總比分三比○力壓例行賽戰績最佳的臺北 Play One,首度封后,也成爲木蘭聯賽歷來第二支冠軍隊。

(本文摘自《臺灣足球60年》/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李弘斌

東吳大學企管系畢業,因爲喜歡棒球和義大利足球巨星巴吉歐,2003年轉換跑道成爲體育記者並被分派到國內足球線,自此與臺灣足壇結下不解之緣。曾隨中華隊前往澳門、香港、廣州、深圳、神戶、沖繩、越南、澳洲、伊朗、約旦、巴林、汶萊採訪訓練及比賽,除報導外也用相機記錄歷史。2018年有幸在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的邀請下,採訪花蓮高農前往土耳其移訓的夢想足球之旅,內容收錄於本書第六章。

曾任中時電子報助理副總編輯,中華足協新聞聯絡人,麗臺運動報記者。

現任中國時報體育組主任,緯來、FOX、Eleven Sports、博斯等體育臺及華視特約足球講評,亞洲金球獎評選委員體壇週報舉辦),中華民國體育記者協會理事

講評經歷:2006、2010、2014、2018世足轉播講評,德甲足球聯賽轉播講評(2010年迄今),英超足球聯賽轉播講評(2017年迄今),美足MLS轉播講評(2016年迄今),臺灣男足、女足聯賽與國家隊賽事轉播講評。

葉士弘

所學跟體育沒什麼關係,但從小就看體育賽事長大,對於人生未來發展茫然之際,就決定挑戰體育報導工作,有幸成爲體育記者後,從四年一度瘋世界盃足球的鍵盤球迷,成爲參與臺灣足壇的報導者,伴隨着臺灣足球過去10年的成長與飛躍,既覺得開心,更覺得責任重大。期許自己能繼續關注臺灣足球發展之外,更希望讓臺灣足球能獲得更多人關心與支持。感謝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與弘斌的邀請,一起爲臺灣足球留下一點記錄,並期許未來。(參與本書足球俱樂部競技篇、草根足球部分)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中國時報記者。採訪2012、2016奧運,2010、2014、2018亞運,2009、2013東亞運。

現任WOWSight共同創辦人,中華民國體育記者協會理事,教育部體育署臺灣品牌國際賽事輔導團委員。

《臺灣足球60年》/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