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藝術家登美!《黑與白—馬來貘》隱喻殖民史

可愛動物背後可能是悲歡歷史!人與動物權力關係、被殖民的顛倒論述!藝術家許家維10月30日在美國ISCP國際藝術村發表最新創作黑與白馬來貘》,該作品以四頻道錄像裝置呈現,今年7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首度亮相,此次在ISCP是國際首展,並與土耳其藝術機構「5533」於同一機構開幕,吸引百餘人到場參觀

許家維曾於2010年獲文化部選送至紐約ISCP駐村,此次攜全新創作重返ISCP,別具意義。機構展覽部主任Kari Conte及數位內部資深工作人員對他近年的活耀及成長均表示驚喜;總監Susan Hapgood則以「傑出校友」稱之,並讚賞此次錄像裝置在測試階段時,已不斷吸引訪團及駐村藝術家注意及詢問。

許家維在《黑與白—馬來貘》以其最擅長的歷史題材切入,但主角換成了瀕危動物「馬來貘」,背景也切換到東南亞。他說明西方殖民帝國大肆在海外商業開發,同時也快速蒐集建構動植物學與博物館資料英國東印度公司派任麻六甲的第一任長官威廉・法夸爾(William Farquhar),便曾僱用中國畫師針對馬來西亞物種做大規模的繪製整理

威廉・法夸爾與同屬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新加坡總督萊佛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從政治競爭關係延燒到科學紛爭,兩人當時的動植物收藏與記載隨着殖民版圖海權變化,輾轉成爲新加坡國家典藏

《黑與白—馬來貘》希望以百科全書形式處理人與非人、人與自然之間平等而非主從的關係,透過四面拼組成的大熒幕呈現,畫面時而分別敘事,時而合爲一體。鏡頭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動物園移動,討論東南亞動物園歷史與殖民時代的政治關係,繼而牽引出科學繪畫生物學城市區域劃分與馬來貘在當地傳說,並探討現代人觀看影像方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