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集會所溪魚暴斃 初判缺水擱淺亡

臺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旁的集會所溪發生魚羣集體暴斃,水面浮現魚屍空氣瀰漫魚腥臭味。(臺中市環保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臺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旁的集會所溪18日傳出魚羣集體暴斃,當地釣客質疑上游的魚沒事,下游全死光,質疑園區長期偷排廢水。臺中市環保局稽查大隊獲報後立即派員採樣並檢測水質,初步研判是乾旱溪水乾涸,魚羣因缺水而擱淺死亡,已通報河川權管單位清除魚屍。

平時流水潺潺的集會所溪浮現上百隻死魚,整條溪流大魚小魚接連翻肚,倖存的魚只也奄奄一息,空氣瀰漫魚腥臭味。釣客質疑,生態園區讓這條溪的魚死光了,直指「上游魚沒事,下游全死光」,質疑園區可能偷排廢水。

投訴的民衆質疑,號稱生態園區,卻不適合魚羣生存,空有其名,格外諷刺。但環保局強調,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主要是收集沼氣發電,沒有產生廢水及排放問題

稽查大隊獲報後立即派員到場採樣水質,發現乾旱導致集會所溪水位偏低,幾近乾涸,研判應爲缺水導致魚只擱淺死亡,確切原因仍待水質、檢體送驗結果出爐才能確定。

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地處大安溪畔,前身原是外埔堆肥廠,因惡臭污染閒置長達10年後,市府委由民間投資6.35億元,2019年7月恢復營運收運廚餘進行發電,沼渣沼液可當成肥料利用,成爲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

環保局說明,綠能發電廠每天約可處理80噸生廚餘,採國外廚餘厭氧消化技術,在無氧狀態下,以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並經酸化水解發酵後產生沼氣發電,每天約發電5200度,可向臺電收取近3萬元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