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火星作準備 告別南極進入永夜前的最後一抹夕陽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法國義大利協同研究基地隊員,於5月初時,在南極基地向今年的最後一道陽光道別。從5月到9月的未來4個多月中,南極基地都將處於永夜的狀態下,雖然研究仍持續不墜,但無法補給,各基地都必須自己自足。

歐洲太空總署(ESA)贊助一項於每年冬天在協同研究基地進行的醫學研究,探索長時間身處孤立環境影響。這種研究所需的隔離環境,沒有比南極基地更好的了。

這裡的海拔高度達3200公尺,冬季氣溫將降到攝氏零下80度左右。整個冬季都沒有來自外界的補給,且無論任何緊急事件都無法離開基地。基地裡的人員必須團結合作,自行解決所有問題

這個基地是地球上與行星際探索最相近的環境。因此ESA贊助此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爲未來的火星任務做準備。

科學家安格瑞爾(Oliver Angerer)解釋,「在這種環境中,所有參與者都需挑戰持續累積的壓力。我們觀察成員們在這種惡劣環境中會如何表現,特別是睡眠方面。協同研究基地的高海拔環境已經會影響睡眠品質了,若再加上少了陽光照射,讓身體要維持正常作息更爲困難。」

早餐、吃晚餐,才知道何時要睡覺

基地裡的成員們還得等上好一段時間才能再見到太陽。在沒有陽光的環境中,出席如早餐或晚餐等社交場合,變成是何時睡覺、何時起牀的重要指標

ESA贊助的醫學研究員庫莫(Alexander Kumar)藉由記錄室友們的腦波活動監測睡眠模式。他也採取唾液樣本,記錄褪黑激素皮質醇等與睡眠相關的荷爾蒙隨時間的變化

此外,他也用類似商業化益智遊戲的認知測驗(cognitive test)來測試成員們的本能,看看他們的本能會不會隨着太陽消失而降低?另外還有探索運動對成員們的士氣與睡眠模式的影響。這種種的研究都是爲了瞭解人類的壓力下,會如何表現。(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