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庇護工場少 身障就業癡癡等

小作人員認爲,桃園庇護工場數量不足,若身障者在小作所有長足的進步,也無法到庇護工場就業。(賴佑維攝)

中秋節來臨,不少庇護工場忙製作月餅訂單,桃園雖有10處,但無法有效銜接職前訓練小作所員額,若能增加庇護工場數量,將有利身障族羣順利就業。

障者特教學校畢業後,若自身條件許可,就能到庇護工場就業。但若身障者狀況有待評估,就會先到俗稱「小作所」的社區日間作業設施。身障者在小作所內可以訓練作業能力、提升生活自理,桃園目前有17家。

僧多粥少列候名冊

不過有小作所工作人員認爲,不少身障者進入小作所,經過訓練已經獲得長足進步,希望能夠到庇護工場就業。但發現庇護工場名額過少,根本擠不進去。身障者從小作所到庇護工場,除了是種肯定,對家庭經濟更有莫大的幫助。如身障者在小作所領獎勵金,可能每週僅數百元,但在庇護工場領月薪,就有數千到上萬不等。

桃園市勞動局解釋,身障者需要經過職業評量落點在庇護,纔會列入庇護工場候用名冊,並非小作所人員認爲身障者可以到庇護工場就行。且身障者列入候用名冊後,也需由庇護工場提出需求,並經過業者面試。

明年底前將再增5處

勞動局補充,候用名冊約有30人,桃園的庇護工場有10間,每新增1間,就能讓6至8名身障者就業。

目前積極與民間業者洽談、設點預計明年底前可以再增加5至6個庇護工場。

桃園市社會局表示,若小作所人員認爲身障者狀況提升不少,可以向社會局提出建議,會設法協助。另外身障者離開小作所後,並非只能去庇護工場,如不少清潔公司喜歡身障者認真打掃的態度,多數聘用身障者上班,也是不錯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