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聞力」 傳統與新興媒體應提融合搶先機

利民

傳媒業瞬息萬變,媒介融合的方向究竟在何處變得難以預料,但隨着科技發展受衆需求的改變,媒介融合已經是不可迴避的選擇。以筆者最近的觀察爲 例,6月16日,「浙江發佈」上線,「浙江新聞移動用戶端和浙江手機報閃亮登場;7月1日,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開通……線上線下有效互動,新技術帶來了 媒體發展新思路

由此可見,在新思路的指引下,紙質媒體要鍛造競爭利器,培養全媒體達人,提質提效,在提高「新聞力」上竭盡所能。

熔鑄精品爲內容加碼

硬體傳統紙質媒體難以和數位媒體進行抗衡,這就要求紙質媒體堅持以用戶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探索體制改革、媒體轉型,整合垂直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版外活動,開拓戶外廣告市場,內容上追蹤社會熱點、熔鑄理性思考,探求各種變革之路。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民晚報》《錢江晚報》等紙質媒體報網互動、開設官方微博、開通移動用戶端、大圖短文等一系列舉措贏得了廣大受衆的好評。

導致媒介行業激烈競爭的因素是多元性的,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內容方面的競爭。紙媒只有不斷地拓展自身的採編思路,實現精準、互動的編讀對接,使自己 在稿件親和力、引導力與公信力上更有分量,才能保證自己在競爭格局中立於不敗之地。比如《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導《浙江農林大學食堂兩款平價菜20年不漲價照顧貧困生》,目光下移,有力度、有深度,平常中現奇絕,充分體現出了專業眼光加平民化視角。

強化互動贏回受衆

數字媒體的交流性與互動性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紙質媒體,倘若紙質媒體不進行有針對性的「變臉」,就會失去越來越多的受衆。國外有學者認爲,傳統紙質媒體需要藉助互動性方式把受衆重新「請」回來。

在提升傳統紙質媒體互動性的具體方法上,可以羣策羣力,利用人們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開,並且可以學習與借鑑互聯網優勢。譬如,嘗試以技術和運 營創新爲支撐,開創品種多樣的雲平臺,如開創連鎖經營模式和OTO(線上到線下)社會化商務平臺。紙質媒體應該全面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並且還應開展與數 字媒介全新、有效的合作。傳統紙質媒體可以在完成了電子版轉化的基礎上,藉助電子版的關注度與特定的優勢巧妙而靈活地推薦母報,向社區進軍,努力對受衆實 施文化與品牌思想的最佳傳播

與此同時,傳統紙質媒體應不斷與新媒體開展各種方式的合作,用實際行動充分表達出傳統紙質媒體的改革決心與信心,實現「蝶變」。百度公司曾推出「泛媒體聯盟」的協定,目的在於與包括傳統紙質媒體在內的各大媒體展開多元的合作,這一協議發佈之後,有很大一部分大型報業集團採取了積極合作的態度,此合作誠意讓受衆看到了傳統紙質媒體尋求發展新途徑的進取之心。在當今傳媒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有些傳統紙質媒體跟進的腳步顯得滯後了。在這個追求快節奏、高效 率的時代中,做一個銳意進取、主動出擊、努力佔得先機強者纔是唯一路徑。

建「付費牆」接軌新時代

目前,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紙媒的弱點似乎有目共睹,爲此,紙媒必須更加積極主動網路付費閱讀模式是一條應該得到重視的路子

《英國僑報》中文月刊自今年6月起每週發送多份電子報刊爲受衆精選資訊,紙媒週刊與網媒並重,打造立體化傳媒新平臺。此前,包括赫斯特報業集團以及 《紐約時報》等在內的許多美國傳統媒體都推出了線上新聞資訊服務收費;《華爾街日報》開啓了看iPad版廣告銷售調查,其iPad版每月訂閱價爲 17.99美元,而紙質版的訂閱價則爲每月29美元。

《人民日報》也於2010年開始實施網上付費閱讀。現今,中國有漢王電子書,美國的iPad和Kindle電紙書也不斷更新換代,新型電子閱讀設備層出不窮。因此,網上付費策略應當成爲當前紙媒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個贏利的全新增長點。有條件的國內傳統紙媒應儘早和科技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向視頻報紙、數位報紙、手機報以及社交媒體等一系列前沿性媒介進軍。

這些都給傳統紙質媒體以啓示:不必唱衰,一定要接軌電子時代,積極、主動正視網路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大力提升與新興媒介的融合度全面提高紙質媒體 的傳播效率和啓動「新聞力」,努力增強和電子媒介等新興媒體的聯盟合作,從而建立起高起點、寬視野、有發展後勁的現代化傳播體系。

●作者楊利民,浙江教育報刊總社。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