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15日起修繕 預計明年4月底重新開放

天安門上掛着毛澤東照片。(圖/視覺中國,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天安門地區管委會近日表示,天安門城樓城臺修繕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准,將於今年6月15日正式開工。爲避免修繕工程施工期間施工人員設備設施遊人交叉造成安全隱患,結合施工計劃安排,15日起天安門城樓停止對外開放。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爲明代皇城的正門「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更名爲天安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天安門從此成爲中國的新象徵。

根據《新華社》報導,文物專家介紹,明清時期,天安門城樓因雷擊、戰爭損壞,曾進行過兩次重大修建。1970年也曾對天安門城樓進行過一次翻建,增強城樓主體抗震性能。此後四十多年間,只對城樓局部進行過針對性維修及年度保養。文物專家指出,2013年至2014年,專業權威機構對天安門城樓及城臺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表明,天安門城樓及城臺整體處於安全狀態,但也出現了城臺滲水、牆體抹灰局部空鼓、城樓彩畫開裂、部分設備設施老化情況

文物專家解釋,本次工程屬常規保護性修繕,一是重做城臺防水,剔補局部空鼓牆體,屋面瓦件局部查補;二是檢修或更換已達到使用年限管線或設備;三是進行必要的彩畫修補和文物保養工作,「工程將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以及『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原則精心維護,規範施工。專家指出,及時必要的修繕有利於天安門城樓及城臺的永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