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升息 基礎建設突破重圍

野村全球基礎建設大未來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表示,通膨問題不容忽視且爲全球央行棘手任務,然而,絕大多數基礎建設資產具有市場壟斷特性,意味着需求彈性較低,企業比較容易將通膨透過提高費率的方式轉嫁給客戶。

此外,歐美受政策扶持的基礎設施,如水力、能源、電網及收費公路等,通常允許費率隨着通膨上升而提高,這類標的除了維持毛利率的能力良好外,通膨壓力反而易於轉化爲毛利率上修助力。因此,在通膨高漲期間,基礎建設類股通常能有優於大盤的表現。

聯邦投信行銷企劃處副總陳慧蓉表示,爲重振疫後經濟,各國政府積極將基礎建設列爲政策加碼重點,投資機會也隨之浮現,投資人可留意佈局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基礎建設類股目前平均股利率約3.53%,明顯高於全球股市平均約2.24%、美股約1.7%。

美盛凱利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總體經濟面臨衆多不確定性,基礎建設產業的獲利、股利和現金流量的可預測性較高,預期將持續展現防禦優勢。

放眼中長期,爲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尼克.蘭利預期全球未來25~30年期間,必須投入數十兆美元的資本投資,大幅興建或翻修現有的基礎建設,將爲基礎建設產業帶來長期順風,建議可列爲長期資產配置一環。

永豐投信指出,2021年開始,全球進入大基建時代,美國推出2,500億美元的數位轉型、電動車、智慧運輸推動計劃,大陸提出10兆人民幣用於5G基地臺、充電樁等新基建政策,歐盟則有400億歐元的全球門戶投資計劃,將數位經濟、新能源推動擺在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