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思維實力圈粉YUNYA媽媽:思維啓蒙還是要找專業機構

一、思維啓蒙?有什麼好聊的?

說起思維啓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教孩子算數、背乘法口訣

望子成龍父母們抓耳撓腮地教年幼孩子刷題背口訣:“這都不會?!”

佛系父母們不屑地擺擺手:“啥也不用管,上學自然就會了。”

其實上兩類父母所認知的思維啓蒙,都只是非常淺顯的層面。思維啓蒙不是超前讓孩子學習知識,也不是兩手空空不給孩子大腦留下一點色彩。

思維啓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真正要做的:是給孩子儲存具體的資源,孩子大腦積累的具體表象越多越豐富,抽取的過程就越順利。

我曾經在親戚家做客,聽到親戚是這樣教小孩的:“2+3就是等於5啊!不等於5那還能等於幾?這都記不住!”當時我還沒有小孩,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要怎麼向我的孩子解答2+3確實等於5,而不是等於4,也不是等於6。靠硬數?那超過十的數字呢?靠硬背?太難了吧!

這疑慮就一直在我心裡。我自己從來不是尖子生,算數一直較爲遲鈍,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是在我長大之後漸漸變好一點。因此,我更想讓我的孩子繞過我當年學習的雷區。20多年前的我,並不是腦子愚笨,而是沒有理解最基礎的抽象數量概念。就如同現在的小朋友,不理解思維的基本邏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確實很難學踏實。

直到我後來當了媽,企圖把自己一項項薄弱的軟肋,武裝成孩子的盔甲,我才漸漸的對思維瞭解了更多。

3-5歲啓蒙,並不在於讓孩子算得多快多準確,而是讓孩子儘可能多的體驗到“加減”在生活中的具體過程和意義。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和邏輯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去算,爲什麼這樣算,纔是思維啓蒙,最重要的事。思維啓蒙最底層的架構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多種思維能力的集合。

因此,思維的啓蒙非常重要。那麼思維啓蒙就一定需要買課嗎?在我的育兒實戰經驗中,我倒是發現了很多不花錢的小活動。

二、生活中不花錢的思維啓蒙怎麼做?

沒有人天生喜歡學習,但小孩子們都天生愛玩。作爲一個曾對早教一毛不拔的媽媽,我早以薅盡了一切免費早教玩法的羊毛。我已深知思維啓蒙的主要任務,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而且從教育實情上看,邏輯能力仍是拉開孩子差距的重要能力。要想悄無聲息地在玩樂中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思維的啓蒙也應該是完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這樣,抽象的邏輯思維在孩子的心中才生動鮮活。

我做過的那些不花錢的事:

1.比如在YUNYA 2歲左右的時候,就帶她一起通過爬樓梯,數糖果等方式,熟悉數字的發音和順序,這是最初級的啓蒙方式;

2.比如通過計算器,讓孩子學會了數物對應。1在哪裡,2在哪裡,讓孩子不止是會念,也明白唸的是什麼;

3.比如通過與小區鄰居們的滑板車比賽,讓孩子理解了序數概念,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4.也用家裡的積木教過比高矮、比多少、比長短、比大小;用家裡的磁力片認識過不同的形狀;

5.還用家裡的衣服讓孩子練習過不同狀態下的分類。

我甚至還使用過撲克牌來給孩子做思維啓蒙,價格免費卻價值匹敵過早教班的素材。

三、但是我卻成了思維課的付費用戶

按理說,我這麼會“玩”,且從來鐵公雞的媽媽,是不會掏錢做付費用戶的。在YUNYA3歲多時,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變化在於我見識得越多,便越看到了自己能力的邊界。

我看到了一個用心育兒媽媽與培訓班專業課程之間的差距。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當媽媽能陪伴好的,我就放心大膽去引導;在孩子大了,逐漸需要更權威、全面的指導時,作爲普通父母,我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明白了1+1=2,那然後呢?

在專業的教育團隊面前,我這個媽媽再用心,收益也只是個散戶。

豌豆思維等一系列思維課出現的意義是什麼?並不是代替父母的教育,而是有人爲你專業制定了一本完整詳實的大綱,一套科學合理的發展體系,引領着你的孩子走得更穩妥,更好。

四、比較之後,我選擇了豌豆思維。

任何一個思維啓蒙產品,要想做到位,內核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學習貫穿到體驗當中。在課程的選擇上,我曾經體驗過豌豆思維/火花思維/斑馬思維。我初篩這三家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三家名氣最大,後臺最穩。從背景來看,他們三個脫穎而出。

在這三家裡面,斑馬思維的名氣是最大的,換句言,廣告投入也最多。其實我買過斑馬思維的體驗課,10節。斑馬思維是AI課,決定了斑馬思維的價格低很多,老師錄播一遍的成本,便可以放給千千萬萬的客戶買來看。

AI課最大的優勢是成本低,但是帶來的問題是互動性不強,以及學習反饋的劣勢比較明顯。在斑馬思維的體驗課中,YUNYA有沒聽懂的地方,系統無法識別到,屏幕裡的錄像也不可能對她作出額外的講解。我也不可能指望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下了課,還記住之前自己哪裡沒聽懂再去後臺找老師複習,錯過的就是即時寶貴的探知慾。在我看來,斑馬思維更適合支付能力一般,家長輔導時間相對充足,且自學習慣較好的孩子。

在豌豆思維/火花思維的直播課中,老師是會和孩子即時交流互動的。當孩子答錯或者答對了,老師們也會更注重孩子的思維想法,比如:“你是怎樣考慮的?” “那這樣會不會更好呢?”通過即時的引導,帶領孩子想得更深更遠,一方面老師掌握了孩子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把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固,解題思路更清晰。

在充分信任兩家的專業背景後,我讓孩子自己做了選擇——YUNYA選的是豌豆思維,我猜吸引她的是豌豆思維的IP動畫。IP動畫無疑是一個漂亮的敲門磚,敲開了孩子們的心房。但真正能“留客”,能讓孩子持續注意力集中,興趣盎然的還得是課程以及師資的實力

五、豌豆思維是怎樣培養孩子的?

豌豆思維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智力水平和心理髮展進行了針對性課程體系設計。讓無論多大的孩子,在怎樣的學習階段來到豌豆思維,老師都能爲你科學、合理地定製一份屬於你的課程方案。

它從五大模塊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數與代數、圖形與空間、邏輯與推理、生活應用、統計與概率。整個課程設置循序漸進,專業且科學。

而學邏輯思維,學的就是靈活的思維方式、縝密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1.分析性思維:包含觀察類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分析性思維幫助孩子像偵探一樣,通過推理分析,解決複雜的難題,時刻保持邏輯清晰,思維縝密。

2.實用性思維:包含專注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綜合能力。實用性思維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遊刃有餘。

3.創造性思維:包含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幫助孩子打破侷限,採用獨特的策略去思考問題,獲得新穎獨到的成果。

豌豆思維全部爲用戶考慮到了。課程通過全面開發大腦潛力、培養系統的數感能力、幫助孩子養成嚴謹思考的習慣,以及深化理性思維。老師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形式激發孩子的探索欲,讓孩子啓蒙于思考,受益於思考,並在思考中創新創造。

此外,相比於同類型的火花思維,豌豆思維還給了我意想不到的小“驚喜”,這也是促使我最終選擇了豌豆思維的原因:

豌豆思維的老師不僅僅只是負責“上課”,就連課後的作業檢查、答疑也一併負責,這是我目前瞭解過的線上機構都沒有做到的。我始終認爲,上課、課後都由同一個老師負責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果”的教學,就像線下的面對面教學場景是一樣的,誰給孩子上課,誰就能更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長短板,課後輔導也才能更準確、更有針對性。

六、上課後的YUNYA有了哪些變化?

(1)敢跟我“頂嘴”了——她學有所用地冒出了逆向思維

飯桌上,我讓她多吃點飯:“多吃飯對身體好。”

YUNYA反過來訓了我一句:“那你就是不要身體好,總是少吃飯!”

我從來沒有引導過她這個思維方式,所以肯定不是我自己教的。這個學以致用,讓我…允許你繼續頂嘴!

(2)更習慣性地思考,想得更遠

YUNYA在玩過家家,下雨了,她安排一個芭比公主去看晚會。她邊“張羅”,邊口中唸唸有詞說道:“等下她晚會回來鞋子可能就溼了,我給她擺一雙拖鞋放到門口,別感冒了。“

她已經開始思考、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3)更大膽了,更主動了

由於她思路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就是更自信。豌豆思維的老師非常注重孩子的體驗感受,有一次YUNYA半天支支吾吾沒有表達清楚,老師也沒有打斷孩子而是耐心地聽完且不斷鼓勵。從這之後,YUNYA就更大膽起來,不僅對知識理解更加透徹,而且口語表達能力有明顯提升。從剛開始扭扭捏捏與老師間的小聲對話,到現在大聲迴應老師,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七、買完課後,我又有了新的擔心?

線上課程做得再好,說到底還是增加了孩子的電子屏幕使用時間。作爲一個高度近視的母親,說不擔心這一點是不可能的。但也因爲是高度近視的母親,所以我才比其他人更在意孩子的用眼——我已經明確知道,看書也和電子設備一樣,都是屬於近距離用眼。只要是學習,就務必需要重視用眼休息。

豌豆思維設有護眼模式,讓我這個老母親非常滿意。豌豆思維爲小朋友們設計了課堂護眼環節,以便孩子們的眼睛能在學習之餘,也得到相應的放鬆,防止近視。上課前十五分鐘,在首頁右上角-工具盒子(或家長設置)裡面即可以觀看眼保健操。孩子們將在可愛動畫的帶領下,一起完成時長約4~5分鐘的眼保健操。視頻中有十分標準、精細的動作示範,幫助孩子們正確護理自己的眼睛。

在iPad學生端以及PC學生端,完成課前眼保健操並進入教室後,點擊隱藏的按鈕就能打開“護眼功能”,將色溫調整至偏暖即可有效減少屏幕發出的有害藍光,降低屏幕對孩子眼睛的刺激,讓孩子的眼睛得到放鬆從而保護視力

孩子們的學習道路還很長,既然無法避免使用電子產品,那就更要從小教育孩子如何科學/合理地去對待電子屏幕,以及保護自己的眼睛。豌豆思維倡導孩子使用電子屏幕時把握“3010法則”,即用眼30分鐘後就休息10分鐘,以免孩子產生假性近視,或者養成眯眼、斜眼的不良習慣。YUNYA現在已經習慣每次上完課便做眼保健操,每天電子屏幕累計時間不超過1小時。

總體來說,教育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需結合家庭以及孩子自己的能力與意願。父母能教得來的,大可自己去教;教不來的,放手給專業的團隊來幫忙,也一定會結出碩果。雖然現在我把思維啓蒙放心交給了豌豆思維,但我日常依然會非常注意與孩子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畢竟,父母與培訓機構互相合作,互相補充,纔是教育的最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