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腺癌救不了?他靠這件事多活好幾年

罹患晚期肺腺癌真的活不久嗎?現在治療有愈來愈多標靶藥物上市醫師已逐漸將其視爲慢性病控制。此爲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現年68歲與好山好水爲伍的務農男子,先前因爲連續3周頻繁的咳嗽而前往大醫院求診,竟確診爲晚期肺腺癌,且已轉移至腦部骨頭,即刻遵從醫師安排治療計劃;經檢測結果顯示,本身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第一線即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近三年半,不僅成功抑制腫瘤生長,期間也無太大副作用

但今年4月,腫瘤出現惡化跡象,確認爲T790M突變,適逢第三代標靶藥物通過二線健保給付,即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經醫師預估,因曾經使用過第二代標靶藥物的治療,未來可望有更長久的標靶治療時間

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王金洲指出,第一線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每三人就有兩人會產生T790M突變,而根據全球性臨牀研究(LUX-Lung 3/6/7)結果顯示,第一線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可先清除大部分的變異基因,待治療出現抗藥性後,再接力使用專門對付T790M的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可達近4年,不僅是目前存活期最長的治療方式,在使用標靶藥物的情況下,也能兼顧較佳的生活品質。

日前,健保署也公佈,將第三代標靶藥物納入健保,進一步嘉惠第一線已使用過標靶藥物且產生T790M突變的患者,不僅延長晚期肺腺癌的存活期,更讓患者享有最長的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療程

隨着肺腺癌的治療有愈來愈多種類的標靶藥物研發上市,醫師已逐漸將其視爲慢性病控制,第一線標靶藥物的選擇將影響整體治療效果。然而,晚期肺癌患者及家屬身處極度不安、焦慮的狀態下,時常會執著於即刻使用最新藥物的治療迷思,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兼肺癌團隊召集人夏德椿醫師強調,唯有依據患者的基因突變種類、細胞型態等,審慎制定「個人化」且「精準」的治療計劃、規劃最適合的藥物使用順序,纔是最佳的治療策略

夏德椿強調,國內臨牀上,未曾接觸相關污染源卻罹患肺腺癌的女性非常多,且通常患者年紀都落在四十至五十歲之間,此類型患者因爲罹癌的年紀較輕,對於人生還有許多規劃,因此,大多期待可以採用長久、便利性高且副作用小的標靶治療,來延長整體存活期並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而透過標靶接力治療,不用擔心因產生抗藥性導致無藥可用的窘境,更是晚期肺腺癌治療較佳的安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