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拜登要找出中美共生之道

旺報

中國不是冷戰時代的蘇聯,而是美國前所未有的強勁對手,同時也是必須攜手共存的國家。如果習近平領導的中共果真實現中國夢,北京將取得與華盛頓並駕齊驅的世界領導地位,但過程中雙方必須自我剋制,學習共存共榮,否則不但談不上減緩氣候變遷,讓大家舒暢地呼吸,可能連戰火災難都難以避免。

面對挑戰,美中雙方都需要一流智慧,即使理念相悖,卻能共存共榮。對比前任川普總統造成的全球動盪不安,拜登在接下總統大位前,早已準備多年。拜登當過8年美國副總統、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冷戰時的國會參議員,曾處理過艱難的抉擇,也明瞭國際間的運作之道,他應該已經準備好了。

另一方面,正如同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言:中國除非分裂或崩潰,否則將成爲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即使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一半,GDP總額仍將是美國的2倍,代表中國國防經費支出可以是美國的2倍。

進入21世紀大陸經濟快速崛起,按IMF(國際貨幣基金)估測,2020年大陸GDP正增長1.85%,絕對數值摺合15.22兆美元;美國GDP負增長4.27%,絕對數值縮爲20.81兆美元,大陸GDP規模達美國的73%,根據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預估,中國GDP將在2028年趕超美國。若就物價調整後的GDP來看,中國早在2017年就已超過美國。中國早已是世界工廠,是大多數經濟體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自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一個國家經濟正成長,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美國抑制中國成長,有其理由。

改正川普錯誤政策

若要有效抑制或改變中國,必須爭取具分量盟邦願意和美國站在一起,才能改變權力平衡關係,轉回向美國傾斜。前任川普總統破壞了美國和其盟友間的互信,但他的副總統和國務卿仍然明白結盟的重要。川普政府曾希望運用冷戰時期計策,建立新經濟鐵幕孤立中國,但川普政府顯然錯判了國際形勢

作爲一位從政經驗老道的政府領導人,拜登很清楚,冷戰早已遠去,各國領袖之所以能領導國家,最重要因素在於能增進人民福祉。強迫盟國與美國結盟對抗中國,或減少和中國貿易往來作法,並不明智。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下,結盟對抗中國比當年對抗蘇聯要難多了。

拜登也清楚,在這個地球上,只靠美國一己的力量已無法克服各式各樣的挑戰,美中必須攜手合作。科技和大自然都警示着:若不願同時滅亡,就必須找到相處共生之道。作爲美蘇冷戰時期的老兵,拜登知道沒人願意活在一個彼此保證會被毀滅的瘋狂世界。他一定記得冷戰年代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是如何處心積慮避免可能的核子毀滅危機,因而與蘇聯共同制定安全的政策。

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甘乃迪總統和他的繼任者學到的功課,也就是後來雷根總統所歸述的名言:「沒有國家會在覈子戰爭中獲勝,因此別發動核子戰爭。」要明暸在實際運作中,美國和曾經所謂的邪惡帝國之間的鬥爭是何其巨大,而此情此景也正是拜登當年和其美國參議院同仁們所共同運籌策畫過的。

當今,除了保證足以互相摧毀的核子戰爭外,拜登知道美中也同時面對可能共同毀滅的氣候變遷。在同一個地球上呼吸同樣的空氣,美、中這世界上兩個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國家如果不節制,所導致的溫室效應足以嚴重破壞大氣層,以致人類無法生存。

同時造福美中臺人民

正因爲了解現實之緊迫,拜登當年和歐巴馬總統、國務卿凱利與中國一同研擬改善溫室排放的協議,也就是後來國際間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川普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但拜登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願與中國合作以完成更具挑戰性的目標。

中國帶給美國的挑戰巨大而可觀,嚴峻的事實不容忽視。拜登克服了難以跨越的困難而當選了美國第46屆總統,作爲美國總統,首要責任是造福美國人民,期待拜登會不退縮地去做他該做之事。美國對臺灣的安全與東亞的安定至關重要,希望他能謀求折衝妥協之道,同時造福美國與兩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