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送走戰爭2023,期待和平2024

社評

2023極不平靜,2022年春天爆發的俄烏戰爭還在持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引來的報復行動愈演愈烈,更蔓延到紅海,引起全球不安。除了這兩場戰爭,非洲政變與內戰頻傳,緬甸軍政府與地方民族武裝爆發衝突,拉丁美洲毒品交易暴力衝突不斷。反倒西方媒體預測世界最危險熱點——臺海,雖不能說風平浪靜,卻也未爆發戰火。送走2023戰爭之年,我們能期待2024是和平的一年嗎?

選舉之年 牽動世局走向

2024是不是和平之年很難預測,但2024是大選之年是確定的。粗估有將近50多國將於這一年舉行大選,而歐洲議會也在2024改選。因此選舉的動員與競選的造勢會是這一年國際政治的底色,將牽動這一年世界局勢的走向,也會決定未來近十年的世界格局。

首先登場的就是在1月13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維持領先。若是他當選除了延續蔡英文路線,更有可能在臺獨上走得比蔡英文更遠。所以也引來美國3位研究中國政治的重量級學者的擔憂,在重要期刊上發文呼籲臺灣要做好「再保證」,預防颱海危機。臺灣雖小,但這次選舉結果會牽動中美關係與區域安全,當然最切身的還是臺灣和平與繁榮能否維繫。

2024也是美國大選年,將於11月投票,這一年白宮必然會渾身解數引導或創造議題,贏得勝選。面對來勢洶洶的川普,民調落後的拜登壓力巨大,自然也沒有向中方示弱的可能。而在經濟上又必須與中國大陸合作,無法脫鉤,拜登在反中與經濟增長的兩難中,更增添中美關係的不確定因素。2023年11月拜習會提出的「舊金山願景」能否持續,充滿變數。

雖然中美舉行了拜習會且恢復軍事高層對話,美國在軍事上對北京的施壓卻未曾放鬆。12月22日,拜登簽署了高達8863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國防經費再創歷史新高,除了爲軍人提供了20餘年來最大幅度的加薪,就是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投入。該法案針對軍援以色列與烏克蘭及臺灣提供暫時授權,北京對臺灣列入暫時授權的軍援對象,表達深切的關切與不滿。

2023年美國在中國大陸周邊圍堵策略頗有斬獲。美國成功地促成日韓和解,強化3國的軍事合作;美國與菲律賓也恢復國防合作,取得4個軍事基地;拜登親訪越南,升級了兩國關係;在臺灣,美國加強對臺灣軍隊的訓練並出售更多的武器。這些動作都會使東亞地區陷入軍備競賽,提高戰爭風險。

總統大選 投給和平一票

俄羅斯明年也將舉行大選,現任總統普丁信心滿滿,宣佈將競選連任。他有效操控下,保持高度的民意支持度,連任機會很大,預計將執政到2030年。普丁爲了勝選自然不會在戰爭中讓步,更不允許失敗。最近他還下令新一輪的徵兵計劃,大有奉陪到底的氣勢。

至於以哈戰爭,一旦停戰,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就會面臨下臺的命運。目前看來,以色列在迦薩軍事行動的目的不是要解救人質,也不僅是要掃蕩哈瑪斯,而是企圖清空迦薩,逐出巴勒斯坦人。這個計劃目前看來似乎得到美國的默許。如此一來,中東戰火不只是會持續,還有蔓延的可能。

歐洲議會6月改選,雖然未必會改變歐盟對烏克蘭的立場,但由於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擡頭,排斥移民與難民,上述的兩場戰爭必然會對歐盟國家之間以及各國社會團結產生衝擊。此外,2023年美國在北歐也大有斬獲。陸續與瑞典、芬蘭以及丹麥簽定軍事合作,對美軍開放軍事基地,俄羅斯將面臨新一輪的軍事壓力。北歐是否會成爲新的衝突熱區,也是2024年值得擔憂的。

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世界局勢有了重大的轉變,去年戰火在中東引爆,牽動大國更激烈的競爭。今年的選舉因素又會增添世局的不確定性。過去一年臺海與南海沒有戰事,多少還是歸功於中美兩強的自我剋制。2024年這種自我剋制會不會隨着競選的白熱化而失效,讓2024年繼續成爲戰爭之年,我們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2024年世界第一場的重要選舉中,投給和平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