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羣/「宋習握」後,蔡英文的關鍵3個月

總統英文(左)肯定宋楚瑜(右)此次代表臺灣參加APEC,與相當多國領袖互動對話。(圖/記者周宸亙攝)

遠方捎來APEC臺灣領袖代表宋楚瑜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然互動」的消息,媒體便大幅報導了兩人互動的次數場合,也讓許多人或有「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般的欣喜。其實不容臺媒「過度解讀」,一句「雙方互有善意」就說完了,其他再多的延伸,都是多餘也不實際。

說穿了,「宋習之握」還必須放在美國總統川普這次亞洲行的脈絡之下進一步觀察才行。美中籤下龐大數字的經貿協議之後,習近平做足面子,又給足了裡子,相信川普心知肚明;若對「十九大」後集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來說,他對川普應是仁至義盡。然此一交易臺灣甚至上不到檯面,且被邊緣化的非常徹底。

那麼,接下來呢?「十九大」、「川習會」和「宋習之握」後,吾人可以把問題簡單定位如下:川與習建立了良好的交情,川普帶回中國送的大禮,而在北韓問題上,美方將暫時不再進逼且願意給中國相對應的空間;至於臺灣,習近平不是沒有善意,但中共顯然不急,臺灣也非在優先時程表上,「十九大」後直到明年3月大陸兩會召開前,蔡英文還有3個月可以「想想」,調整兩岸的互動作息,因爲接下來,想必將會是習近平出招的時候。

蔡英文堅持不說「九二共識」,而習近平的「九二共識」也與馬英九時期的意義不同。習近平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他仍以「一箇中國」的「九二共識」傳唱於「十九大」。現任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就要退休,接任的劉結一連記者提問及「蔡英文總統」都要求「重問」,那麼,劉結一接下國臺辦之後,對臺灣會更寬待或更壓制也就可想而知。

▲劉結一日前受訪時,對於臺灣媒體提及「總統蔡英文」,皆要求「改變一下」問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讓筆者想到中研院副研究員林泉忠曾在某媒體舉辦的論壇中公開表述:「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之下,一箇中國不是問題,」這個說法很具啓發性,值得蔡總統深思細思之,「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不僅是蔡英文登上總統大位根源,也是臺灣之所以是個國家的基本理由,舍此不就,蔡英文便沒有立足點。而「九二共識」既是北京的堅持,執政黨若將邏輯調整,問題就丟回給了北京,這也是強迫北京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當然,要承認「中華民國」對蔡英文來說也並不容易,她仍必須面對島內獨派政敵的壓力,特別是行政院賴清德「我是主張臺獨政治工作者」表述之後,蔡的空間相對窄縮。不過吾人也應明白,張志軍退休和劉結一接手前,兩岸之間暫不會有石破天驚的政策變化,因爲時機不宜。但明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在習近平完全主導並責成外交系統出身的官員全面掌握對臺政策後,「維持現狀」幾乎將不可能。雖說林泉忠上述說法更適合由國民黨提出,但畢竟執政者民進黨,蔡英文若屆時仍期待以模糊或不表態矇混過去,恐怕北京不再給這種機會。

「宋習之握」起算還有3個月,蔡英文應端出更明朗可行的兩岸論述,以打破目前的僵局。筆者認爲,林泉忠的表述是值得思索的方向,它既有北京期待的關鍵詞,又有蔡英文可以堅持的立足點,代換了「九二共識」這個詞,卻又巧妙的維持了核心內涵。此外,如果執政黨輕易放棄了發球權,時機一過,臺灣將被迫只能「答卷」。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王超羣資深媒體人,從事新聞工作逾廿年,資歷由地方到中央並橫跨兩岸,文章散見陸港臺三地。近日左寫政論時評,右寫劇本創作。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