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不是越多越好 每日超過這數量 反而更缺乏

柳丁橘子芭樂提升免疫力?淺嘗就好!維生素C攝取超過這量反而會缺乏。(示意圖/Unsplash)

冷鋒波波來襲,報紙和電視新聞紛紛預告,當氣溫降得更低時,流行性感冒的規模就會擴大,壓制不住的疫情,迅速蔓延開來。然而,想要預防經常性的小感冒、嚴重的流感,就要平衡體內的免疫系統,以提升抗病力

免疫力意即免除疾病 分先天性、後天性兩種

免疫力的好壞影響身體狀況,免疫力好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受到外在病毒細菌等感染,而免疫力之所以稱爲免疫力,意味着能免除疾病。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人體反覆受到基因或外在病菌的攻擊,自體細胞組織無法發揮保護作用,以致經常發生感冒、傷口難以癒合、不斷感染等情形,就有可能是免疫力低落;老年人、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病患、癌症或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是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落的族羣

此外,人體的免疫力可分爲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兩種,先天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後天性免疫則需經過調節與適應後纔會出現。當人體感受到有外來細菌或病毒侵犯時,約4小時內會啓動先天性免疫機制,96小時內調節後天性免疫機制,以達到全身免疫的效力。

免疫力低落、太強都非好事 失去平衡疾病一籮筐

身體健康與否與免疫力好壞大有關係,免疫力低落容易感染病菌,引發疾病;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導致身體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像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免疫是細胞處在「平衡」狀態下所產生的保護力,一旦失去平衡,過與不及都會引發疾病。

免疫力低落、太強的話,對身體都不是好事,失去平衡反而讓疾病一籮筐。(圖/常春月刊提供)

年長者、嬰幼兒、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飲食營養不均衡等,都會影響體內免疫平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流行性病毒傳染力大增下,更容易誘發疾病。以下是免疫力低落,所容易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冬季,更容易發病:

1、流行性感冒:因免疫力不足以抵抗流感病毒,導致病毒在體內肆虐,造成患者出現急性上呼吸道症狀,包括髮燒、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咽喉腫痛等,有時也可能出現腸胃道疾患如上吐下瀉的症狀。

2、上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低落者,組織黏膜功能不彰,人體與外界第一線接觸是透過鼻腔、口腔等黏膜過濾病菌、髒污,一旦鼻黏膜或口腔黏膜失效,導致致病因子直接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3、神經疾病:如帶狀皰疹皮蛇)就容易因爲免疫力不足而引起。帶狀皰疹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曾經長過水痘或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水痘病毒潛藏在神經組織,當免疫力低下時,體內衛兵無法抵禦水痘病毒的攻擊,就會誘發帶狀?疹,引起劇烈的神經疼痛、出疹等不舒服的症狀。

4、口腔潰瘍:口腔是最能看出免疫功能好不好的部位,受到病菌感染或過敏,甚至是營養素的缺乏等,首先都會從嘴破、口角炎等開始表現,因此,當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須有所警惕;不過,免疫力過高,也會引起口腔潰瘍,這是因爲自體免疫攻擊口腔黏膜所導致,可以經由抽血檢查,確定是免疫力過高或是低落所引起。

5、腸胃炎:因病毒入侵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會導致上吐下瀉的症狀,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歡在寒冷的冬季活動,當免疫力低下時,即是病毒肆虐的最好時機,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

增強免疫力 調整壓力、補充維生素C

免疫力隨着年齡增長會有所下降,長期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也可能會影響到免疫力的平衡,林孝義建議,平時注意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儘量讓免疫力維持恆定狀態,才能阻止病菌侵襲,避免疾病的發生。

此外,在壓力大時補充維生素C,可有益於壓力荷爾蒙的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認知自我的瓶頸及極限,不要拚命吃來不斷增加免疫力,因爲免疫力過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

林孝義說,維生素C的攝取可透過營養補充品來達到目標,每天攝取到的維生素C若超過2公克,容易導致輕微腹瀉的狀況。天然維生素C的來源,像是柑橘類水果的柳丁、橘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芭樂等,皆有豐富的維生素C。

不過,補充高維生素C食物千萬別過量,若每天超過10公克持續一段時間後,當不吃高劑量的維生素C時,身體反而會適應不良,容易有維生素C的缺乏。

高油高糖食物會抑制免疫功能 早睡早起促進身體代謝

而在炒菜時添加的蔥、姜、蒜也是抗發炎,增加免疫力的好食材。一旦發現快感冒了,或天冷引起的流鼻水,不妨可喝熱薑湯或燉煮大蒜雞湯,選用天然食材補身體、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應減少垃圾食物的攝取,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如麻辣鍋、鹽酥雞、炸雞、蛋糕、餅乾鹹食甜食,會抑制體內免疫功能。

古有明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現代人不只工作繁忙,娛樂選擇也多,犧牲的就是不斷延後上牀睡覺的時間。長期作息不正常,將會降低免疫力,因此,每天至少要睡足8小時,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與修復,並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排除,增強身體抵抗力。(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