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裝成愛的虐待:“天使媽媽”,是如何將女兒逼上謀殺之路的?

大家好,我是王大力。上篇中我們說到,迪迪與吉普賽表面上是一對相依爲命的苦命母女,實際上迪迪醫療虐待女兒23年,還牢牢控制着她的生活,不許女兒交朋友或談戀愛(點擊閱讀)。

當吉普賽遇到尼克後,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她最終決定殺死母親?在迪迪的人生經歷中,又藏着什麼樣的故事?

尼克出生於1989年,他從小就被診斷出有阿斯伯格綜合徵,一直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

(尼克與父親)

和普通自閉症患者相比,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在語言表達和智商方面沒有明顯障礙,也有交友的渴望。

但他們因爲讀不懂周圍人的肢體語言和麪部表情,與人相處的方式死板(比如對禮節過於執着)、興趣單一,通常很難交到朋友,在生活中很孤獨。

(《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有一點像有阿斯伯格綜合徵,不瞭解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角色。)

尼克從小到大都沒有朋友,一直是一個人。高中畢業後,他本想從事電腦維修工作,但因爲上手速度太慢,最後被勸退。

那之後,尼克的生活更加封閉,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上網(但他後來似乎曾短暫和幾個女孩交往過,我們下文會再回到這點)。

尼克的性格具體如何,沒有資料特別提及。從警方的審訊和他接受採訪時的表現看,尼克明顯缺乏普通成年人的圓滑,顯得有些木訥。

(警察審訊尼克)

不過,他身上同樣有危險的一面。比如,尼克曾帶着未開鋒的摺疊刀在麥當勞餐廳觀看色情片,最後因在公共場合自慰被警方逮捕。此前,他就曾因在公共場合露陰(indecent exposure)被捕。

2012年,吉普賽與尼克在網上認識,兩人一拍即合,八天後就確立了戀愛關係。回憶起與吉普賽剛認識時的感覺,尼克形容兩人就像“昔日的好友重逢”。短時間內,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與尼克戀愛沒多久,吉普賽向他透露了自己的秘密:母親一直強迫她坐輪椅,但她其實能走路。吉普賽還向尼克傾訴了與母親之間的矛盾。

(迪迪與吉普賽,遠處躺在吊牀上的是吉普賽)

雖然吉普賽與尼克是異地戀,但性在兩人的關係有着超乎尋常的重要地位,兩人經常互發照片或視頻。尼克告訴吉普賽,他喜歡BDSM,要求做吉普賽的支配者。他還寫腳本安排吉普賽的一舉一動,讓她按照腳本拍視頻發給他。

除此之外,尼克還告訴吉普賽,自己有多重人格(但後來心理醫生的鑑定報告中沒有給出這個診斷,更多是尼克的幻想)。吉普賽也對應尼克的不同“人格”爲自己虛構了不同身份,兩人經常讓這些“角色”互相對話。

(吉普賽扮演的兩個不同“人格”,左邊是大姐大人格,右邊是小女孩人格)

交往一年半後,2014年春天,兩人的關係變得非常親密。據尼克形容,他已經愛上了吉普賽,兩人都渴望能搬到一起生活。與此同時,吉普賽在又一次捱打後,向男友和盤托出了自己與母親糟糕的關係。

吉普賽告訴尼克,母親經常虐待、精神虐待自己,有一次甚至把她打到尿失禁。除了逼她坐輪椅外,還強迫她剃光頭。她還告訴了男友2011年發生的事。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人生一直被迫停留在16歲,沒有長大的機會,不能交朋友,不能有男朋友,不能追求任何夢想,你會是什麼感覺?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你媽媽想讓你一直做個孩子!” 吉普賽對尼克抱怨道。

(吉普賽小時候的照片)

如果說,此前尼克只是知道吉普賽與母親關係很不好,2014年春天后,他無疑對女友的處境有了更全面的瞭解。

當天晚上,尼克對吉普賽提議說,自己可以帶她私奔,他會照顧她,但吉普賽拒絕了,“我媽媽會找到我們的。”

尼克還鼓勵女友報警,吉普賽則回覆他說,自己早就試過(吉普賽說的是否是實話,我們下文會再回到這一點),但母親已經騙過了整個社區,大家都相信她,就算報警,警察也不會認真對待這件事。

根據紀錄片《奪命情侶》,2014年5月,吉普賽明確告訴男友,如果母親活着,他們是絕不可能在一起生活的。據負責本案的檢查官說,同一時間段內,吉普賽與尼克開始討論起謀殺迪迪。

(資料未說明,吉普賽有沒有叫男友動手。)

從尼克當時發給其他人的短信中可以看出,對於女友弒母的想法,他相當不贊同。在發給A(此人身份姓名未公開)的短信中,尼克告訴Ta這件事,問A覺不覺得吉普賽瘋了,並稱自己無法用語言形容她有多瘋狂。

(尼克和其他人的短信)

但到了2014年底,尼克對於謀殺迪迪這件事的態度“軟化”了許多。

不過,在真的決定殺害迪迪前,兩人還制定了另一個計劃:讓吉普賽懷上尼克的孩子,逼迪迪接受尼克和她們一起生活。

此外,兩人還樂觀地認爲,如果迪迪與尼克見過面,說不定會覺得尼克人不錯,這樣一來,就算吉普賽沒懷孕,或許迪迪也會同意兩人戀愛。

(讀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這個計劃似乎有些過分天真。我認爲尼克和吉普賽並不打心底地相信這個計劃真實可行,更多是兩人在因謀殺被永遠捆綁前,進行的一次“驗貨”,即確定自己想與對方在一起。)

(尼克的照片)

2015年3月,吉普賽與尼克開始執行這一計劃。當時恰逢真人版《灰姑娘》上映,兩人決定讓尼克在春田市一家電影院內,“偶遇”前去看電影的迪迪母女。

於是,尼克與迪迪母女看了同一場電影,還與迪迪搭了話。

這是尼克和吉普賽第一次線下見面,兩人都非常開心。電影看到一半,吉普賽和尼克先後偷偷溜出放映廳,在男洗手間裡發生了關係。

(進入放映廳後,迪迪叫吉普賽離尼克遠點,跟她一起往前坐幾排,吉普賽沒有聽。後來迪迪沉迷在電影中,坐在後排的吉普賽與尼克偷偷拍下了這張照片)

但計劃進行得一點也不順利:迪迪非常不喜歡尼克,不僅覺得他是個怪胎,還覺得他讓人害怕。

吉普賽說,從電影院回家後,母親對自己發火發了很久(在電影院裡,迪迪叫女兒離尼克遠點,吉普賽沒有照做),一直用各種難聽的髒話罵她,還朝她扔東西。

“她(迪迪)在嫉妒,因爲我投在尼克身上的注意力有點太多了。”吉普賽解釋道。

這次吵架之後,吉普賽說,她覺得受夠了,她不恨母親,但想讓她死。因爲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從母親身邊離開。

最終,吉普賽決定謀殺母親,並請尼克幫忙 。

(吉普賽與母親的合影)

在紀錄片《奪命情侶》中,尼克說,他之後反覆與女友確認了幾次,確定她確實想這麼做,還告訴她,這是一件無法回頭的事。吉普賽則表示,她明白。

後來,吉普賽發短信問男友:你有多想和我在一起?尼克回覆:我願意爲你做任何事。

2015年5月,在討論排除了僞裝自殺、下毒、槍殺等選項後,尼克決定他們應該用刀殺死迪迪。吉普賽隨後從沃爾瑪爲男友偷了一把刀。

6月8日,尼克坐大巴從威斯康星州到了春田市,在一家酒店住下(值得一提的是,尼克兩次從威斯康星來春田的車票錢,以及他住酒店的錢,都是吉普賽提前寄給他的)。

6月10日凌晨3點,迪迪睡着後,尼克來到了粉色小屋。吉普賽隨後悄悄爲他開了門,給他遞了手套,並在看着男友戴上手套後,把刀給了他。之後,吉普賽按尼克的要求躲進浴室。尼克則進入迪迪的臥室,殺害了她。

(迪迪的臥室)

尼克作案的時間沒有持續很長。吉普賽回憶稱,在迪迪遇害的過程中,她曾聽到母親大聲慘叫着呼喚她的名字,一共叫了三聲,後來再沒有聲音傳來。

案發後,吉普賽稱,她在尼克的要求下,裸體清理了案發現場。尼克之後在她的房間內強姦了她。

(迪迪與吉普賽居住的粉色小屋內部圖)

在接受審訊時,吉普賽說,她之所以會和尼克發生性關係,是因爲尼克當時要與迪迪的屍體發生性關係,但她不想讓尼克碰母親的屍體。

尼克的說法與此有一定出入。部分報道稱,在接受警察審訊時,尼克也承認曾想要與迪迪的屍體發生性關係。但他聲稱,他最後打消了這個念頭,而女友是自願與他發生性關係的。

(粉色小屋的洗手間)

幾個小時後,吉普賽打電話叫了一輛出租車,並帶着收拾好的行李和兩人作案的兇器,與尼克離開小屋,去了他下榻的酒店。

(看到這裡,有的讀者可能覺得難以置信:兩人居然從案發現場叫車。兩人還留下了許多其他線索,但案發後卻天真地認爲警察對於兇手身份一定毫無頭緒。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吉普賽與尼克嚴重缺乏常識。)

吉普賽與尼克一直在酒店住到了12日下午才退房。期間,兩人再次發生了性關係,吉普賽用錄像設備(或許是手機)記錄下了當時的氣氛。

視頻裡,吉普賽的聲音一如既往,又高又尖,她快活地笑着把鏡頭對向略顯害羞和尷尬的尼克,興高采烈地說:“他正在吃巧克力蛋糕,接下來他就要來吃我了!”

(吉普賽拍攝的視頻)

退房後,兩人乘大巴去了威斯康星州。上大巴前,因爲擔心安檢的金屬探測器會發現他們帶了刀,吉普賽把兇器寄回了尼克家。

對於吉普賽爲什麼突然來威斯康星,尼克對父母的解釋是,吉普賽和她媽媽吵架,被趕出了家門。尼克的父母回憶稱,當他們從車站接尼克和吉普賽時,兩人表現得非常普通,沒有任何異常。

6月14日,吉普賽在與母親聯名的臉書上發佈了那條奇怪的推文。12小時後,警方在威斯康星逮捕了兩人。

警方從尼克的房間中搜出了兩人作案的兇器,還找了幾千美元現金。據吉普賽交代,這是案發後她從家裡保險櫃中拿的。

(尼克作案的兇器)

雖然吉普賽是預謀殺人,但因爲她長期受到母親虐待,檢方最後決定酌情輕判。2016年,吉普賽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檢方以二級謀殺罪指控了她,她一共需要服刑10年,最早在2024年就可以申請假釋。

(吉普賽近期照片)

案發後,吉普賽與父親重建了聯繫。對於沒能發現女兒被虐待,羅德非常愧疚。他與現任妻子目前正在積極奔走,希望能讓女兒提前出獄。因爲此事,吉普賽有一個支持小組。

吉普賽入獄兩年後,2018年,陪審團裁定尼克一級謀殺罪名成立,他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尼克入獄後接受採訪時的照片)

尼克說,入獄後,他曾寫信給吉普賽,希望兩人能保持聯繫,但吉普賽沒有回過他(讀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尼克有點慘,但是到後面我們會進一步討論他與吉普賽的關係)。

2019年,吉普賽曾在獄中與一名筆友訂婚,不久後又取消了婚約。

根據範西的最新消息,吉普賽約會過幾名她支持小組的成員。

在本案中,尼克是一個相對邊緣的角色,在大部分資訊中,他通常以深愛吉普賽的男友形象出現。

庭審期間,辯護律師稱,尼克是因受到吉普賽的操縱才殺害迪迪的。除此之外,辯方心理學家還出具了鑑定,稱尼克的智商只有83(85分是標準線),心智相當於10歲兒童,屬於易受操控的人羣。

(尼克的照片)

從尼克的行爲看,他不太聰明,也很不成熟,但他是否屬於弱智,我非常懷疑。從他在採訪中的表現看,尼克顯然不像是一個10歲兒童。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提到過,辯方鑑定結果因爲要服務於辯方利益,不一定完全客觀公正。

吉普賽真的操控過尼克嗎?因爲兩人間大部分通信未公開,我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回答。

從已公開的通信中,僅能看出吉普賽曾在一定程度上,試圖說服男友謀殺迪迪,比如問他願不願意保護她,或者問他有多想和自己在一起。

讓我們假設吉普賽真的操縱過男友,即使這樣,我認爲尼克殺害迪迪也不完全是因受到操控。

根據範西的播客,尼克性格本身有相當令人不安的因素。據範西說,當時尼克看的是強姦色情片。

(尼克在麥當勞被捕的新聞)

除了天主教戀愛網,尼克還註冊過其他戀愛網站。在這些網站的個人資料主頁中,尼克寫着,他在尋找“亞裔女性”、“郵購新娘(mail-ordered bride)”。

(尼克在天主教戀愛約會網賬戶的個人資料頁)

結合尼克喜歡控制吉普賽,要求做她的支配者這一點,我認爲,尼克與我們之前寫過的「性獵人」型的罪犯有一些相似之處(特別讓我想到了保羅·伯納多)。

這些特質讓我覺得,尼克自身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人物,只待某個助因出現,他就有可能犯罪。

除此之外,因爲阿斯伯格綜合徵和性格問題,我認爲,尼克自己也知道,他很難遇到一個願意和他保持長期戀愛關係的女孩,而吉普賽已經與他交往了3年,所以尼克也可能是因不願失去女友而殺人。

(尼克的照片)

往更黑暗一些的方向推測,我認爲,尼克甚至有可能是爲了代替迪迪支配吉普賽而殺人(相關資料非常少,僅爲個人猜測)。

吉普賽在紀錄片中提到,尼克有一個前女友曾聯繫過她,告訴她尼克不是什麼好人。範西在播客中提到,尼克曾對其他女友表過“忠心”(類似於我會永遠愛你,你是最特別的)。

所以尼克在大部分報道中呈現的所謂深情人設,很可能是有阿斯伯格綜合徵的他爲數不多的操控別人的手段。

吉普賽一直處於受母親操控的狀態,相比普通女孩,她對尼克的服從度和配合度無疑更高。因此,在反覆猶豫後,尼克可能是出於徹底支配吉普賽的慾望,最終選擇殺人。

吉普賽與男友合謀殺死母親後,多家電視臺製作了與本案有關的紀錄片,進一步揭開了迪迪的過去。其中有一些驚人的巧合。

迪迪出生於1967年,老家在南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縣,她是家中六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

(迪迪的母親抱着小時候的她)

在紀錄片《吉普賽的復仇》中,迪迪的哥哥姐姐回憶道,從童年開始,母親就明顯區別對待迪迪和其他孩子。雖然迪迪從小身體健康,但她的母親卻堅持稱,迪迪心臟有雜音,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母親從來不讓迪迪和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其他孩子在家裡玩鬧時,母親還會把他們從迪迪身邊趕走,告訴他們迪迪身體不舒服,她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小時候的迪迪)

迪迪的姐姐回憶道:“在迪迪長大一些後,她不能有情緒波動,不能蹦蹦跳跳,不能去外面玩,體溫不能升高。”

因爲“健康問題”,迪迪不想做家務就可以不做,當其他孩子都睡在兒童房時,她可以和母親睡在一起。

回憶起迪迪與母親的相處,姐姐稱,母親與迪迪的關係令人窒息,她就像不想讓迪迪長大,一直要把她留在身邊。在我看來,兩人的相處模式,或許可以用既有優待,又充滿控制來概括。

(迪迪和兩個姐姐的合照)

這種控制持續到什麼時候,資料沒有說,但迪迪家人對她的溺愛無疑持續了非常久。

迪迪更大一些後,去讀了大學,家裡還給她買了一輛車。談起此事,迪迪的哥哥說,家裡其他孩子都知道,如果他們想要一輛車,就必須付出勞動,但迪迪想要什麼,只需要開口問家裡要就可以了。

因爲迪迪熱衷參加選美活動,她的母親給她買了很貴的衣物支持她。迪迪的父親也說,迪迪小時候想要什麼,他都會滿足她。

(年輕時的迪迪與父母的合影)

如果迪迪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會發生什麼呢?在紀錄片《死去的親愛的媽媽》中,迪迪的侄子說,她會設法報復其他人。

談到迪迪的性格,哥哥姐姐形容她總是“過度尋求關注(attention-seeking)”,必須一直是周圍人關注的焦點。

和朋友們交往時,她的態度也是“讓我們一起來做迪迪想做的事”。據同學回憶,當年聚集在迪迪身邊的,與其說是朋友,不如說是一羣跟班。

在紀錄片《死去的親愛的媽媽》中,迪迪的父親說,少年時期迪迪人還算可以(she was OK),但長大後她和家人的關係非常糟糕。迪迪的家人甚至形容她是一個邪惡的人。

(迪迪的父親)

迪迪的母親死於1997年,紀錄片中,迪迪的父親與繼母(迪迪的父母后來離婚了)說,他們懷疑迪迪餓死了自己的生母。

1998、1999年左右,爲了省錢,迪迪曾搬回父親家,與父親、繼母以及其他親戚同住。

作爲回報,當時迪迪負責給大家做飯。一段時間後,迪迪的繼母病了,臥牀不起長達9個月。

在紀錄片《死去的親愛的媽媽》中,迪迪的父親和繼母說,他們懷疑迪迪在繼母的食物裡下毒,放了除草劑。

(迪迪的父親與繼母)

根據春田新聞網的一篇報道,迪迪家人之所以這樣懷疑,是因爲有一天吉普賽在玩耍時無意中拿出了除草劑,說這是媽媽給奶奶的食物。

家人隨後就此事與迪迪正面對質,迪迪躲進了廁所裡,直到天黑都不出來。第二天,大家起牀後,她已經帶着女兒消失了。

報道中,迪迪的家人說,這種逃避行爲是迪迪面對問題的一貫做法。而在迪迪離開後,繼母也逐漸恢復了健康。

除了給繼母下毒,據迪迪的家人說,她還偷過很多人的東西,寫過空頭支票,冒用其他親戚的名義辦信用卡,揮霍無度。路易斯安那州多地警方都有對她的通緝令,迪迪曾因寫空頭支票與偷東西被捕。

(迪迪被捕時的照片)

有趣的是,迪迪的父親提到,迪迪其實有些像她的母親,她的母親也偷過東西,品行也不好。

迪迪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無疑非常惡劣。2015年,接到迪迪的死訊後,迪迪的父親和繼母還一度懷疑,這又是她耍的新把戲。

最後,他們把迪迪的骨灰衝進了下水道。

回顧迪迪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的她過着這樣一種生活:她習慣被特殊優待,習慣被視作人羣的焦點,習慣不勞而獲、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習慣逃避責任;與此同時,她也習慣接受母親的控制、服從母親。

(參加選美時的迪迪)

混合在一起,這些習慣創造了一個任性、自私、虛榮,同時內在空洞的人。

一方面,迪迪不吝嗇於滿足自己的慾望,她揮霍無度、偷竊、開空頭支票。爲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且毫無負罪感。另一方面,她的人生毫無計劃和方向,他人的關注和吹捧就是她生活的目的。

脫離了別人的目光,迪迪是誰?她恐怕永遠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站在這個角度看迪迪的人生,雖然她極其善於操控他人,但對自己的人生卻表現得驚人的“短視”(或者換句話說,迪迪似乎沒有關於“將來”的概念),比如她明知這場騙局不可能持續一輩子,卻沒有脫身的計劃。

(迪迪)

迪迪童年時期,母親負責給她提供關注。上學時,身邊有跟班。但當迪迪進入社會後,不難想象,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迪迪既沒有出衆的外表,也沒有過人的才學或背景,她要如何才能讓他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呢?

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生病”無疑是迪迪最熟悉的手段。比起自己裝病,聲稱女兒有病不僅更不易遭到懷疑,還更能激發他人的同情與關注。

(迪迪與吉普賽)

此外,迪迪最開始或許也想靠女兒“生病”來引起前夫羅德的關注,從他那裡騙得同情,重獲他的重視。

除了博得他人的關注與讚美之外,我認爲,迪迪後期控制、虐待女兒還有更現實的動機——爲財。

迪迪剛開始虐待吉普賽時,這或許還不是她犯罪的主要動機。但到了2005年後,謀財無疑是她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迪迪帶着吉普賽從父親家搬走後,因爲女兒“有病”,她申請到了免費的福利住房。

2005年颶風過後,迪迪以女兒“生病”爲由,先後免費住進了希望之家(hope lodge)、麥當勞叔叔慈善之家(兩家慈善酒店,環境很好)。2008年,慈善機構 “仁人家園” 爲迪迪母女建了屬於她們自己的房子。

(迪迪與吉普賽搬進粉色小屋前,參加竣工儀式)

更進一步說,仁人家園以社區的形式運作,受益人獲得自己的房子後,也要幫其他人建房子。所以幫忙建房子的,其實就是迪迪的鄰居們。除了幫迪迪建房子,這些鄰居平時對迪迪也非常照顧。而迪迪一直無恥地利用着他們的善意。

範西在播客中提到,從2005年左右,迪迪開始接到數額較大的捐助。這些錢雖然沒有多到讓迪迪暴富的程度,但足夠覆蓋她與吉普賽的日常開銷,讓她不用工作也能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美夢成真(make-a-wish)”這類慈善機構,爲迪迪母女提供免費的娛樂活動,比如去迪士尼玩、參加演唱會、與明星見面(吉普賽見過指環王的主演)等等。

可以說,迪迪不僅通過虐待女兒,獲得他人的關注和同情,還以虐待女兒“爲生”。

迪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除了無恥與殘忍,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詞。

看完本案案情,我想,有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很好奇的:案發前,吉普賽到底有多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吉普賽案發前後的照片)

上文我們提到,吉普賽被捕後聲稱,她知道自己能走路、能吃飯,但對其餘的事情毫不知情。此外,接受20/20節目採訪時,吉普賽說,從2011年起,她對自己的真實生日有所懷疑。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有一點我想先澄清一下。看到吉普賽說她知道自己能走路,大家可能會想,所以平時沒有外人在迪迪家的時候,吉普賽可以自由地在家行動。事實不是這樣的。

(吉普賽與母親)

Reddit論壇上一位同樣經歷過醫療虐待的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在她小的時候,母親也強迫她坐過輪椅。這種強迫是不受場合限制的,只要母親在場,她就必須時刻假裝自己真的癱瘓了,腿連動都不可以動。

後來,這位網友脫離了母親的控制後,她的腿部肌肉因爲長期不使用,已經嚴重萎縮了。她做了兩年康復治療,才能重新走路。據這位網友說,在被迫坐輪椅期間,她一直知道自己可以走路。

案發後,尼克說,吉普賽雖然可以走路,但如果距離長一點,比如出去散個步,就不行了。吉普賽也說,即使沒有外人在家裡,母親也不允許她走路。

(吉普賽在家中)

根據吉普賽的說法,她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幾乎一無所知。我認爲,吉普賽實際掌握的信息應該比這更多一些。

每次吉普賽去看病時,母親都會和她一起,向醫生講述她有什麼症狀。吉普賽小時候,可能聽不懂母親與醫生間的對話。但當她長大一些後(吉普賽搬進粉色小屋時已17歲,之後迪迪又帶她看了7年“病”),我認爲她很難不注意到,母親的描述與事實有出入。

而且迪迪經常因爲同一個問題,帶她看不同的醫生,有時醫生會因爲檢查結果正常而拒絕治療。這也給了吉普賽理由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況到底有沒有母親形容得那麼糟糕。

(吉普賽與母親的合照)

從小和母親一起長大,吉普賽必然非常信任母親,一開始或許根本沒往「母親是在故意說謊」這個方向懷疑過,可能只覺得母親有點誇張,或者出於保護欲對事實有些誤解(類似 “我媽覺得我冷”)。

但隨着與母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我認爲吉普賽大概率會開始懷疑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以及母親頻繁帶自己看病的真實目的。特別是2011年,兩人發生了那次嚴重的衝突後。

有的病(比如白血病),吉普賽可能很難判斷真相,但癲癇、哮喘發作時有明顯的跡象,如果吉普賽從未懷疑過自己到底有沒有這些病,我認爲是不合理的。

(吉普賽與母親)

而且,2009年與神經科醫生見面後(就是懷疑迪迪患有“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徵”的醫生),吉普賽應當也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肌營養不良症。

除此之外,如果吉普賽真的以爲自己有病,她和男友案發後從家裡離開時,我認爲她會拿一些藥帶走。但案發後,我沒看到任何報道提到這一點。

(迪迪放藥的櫃子)

吉普賽對整個騙局到底知情到什麼程度,是一件很難量化的事,但我認爲她知道的應該比她承認的要多。

不過,她顯然不知道全部情況,沒有意識到母親虐待她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不然她何必策劃謀殺,只要步行去警局報案,就能擺脫迪迪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不一定吧,長期忍受家暴的受害者,有的也不敢報警啊。但家暴受害者不敢報警,不是因爲她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受虐,而是出於其他考慮。而吉普賽不敢報警,我認爲恰恰是因爲她對自己受虐的程度沒有清晰的瞭解。)

假如吉普賽真的知道更多,爲什麼她要說謊呢?我認爲,這是因爲她要維持一個完美受害者的形象。

(吉普賽作爲證人出席尼克的庭審)

迪迪母女搬進粉色小屋時,吉普賽已經17歲了,她知道自己和母親經常接受慈善機構的捐贈。假如吉普賽知道自己沒病,或者病得不那麼重,這意味着她會被視爲在配合母親騙人。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吉普賽知情也不一定意味着配合母親行騙,她也可能是受到了母親的脅迫與操控。就像在綁架案中,受害者會被迫按綁匪要求行動一樣。

是的,我同意這點。不過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可以說在吉普賽的案子中,她知道的越多,就越不像一個純粹的受害者。比如,大家可能會覺得,她小時候是一個受到了醫療虐待的兒童,但長大後與母親合謀行騙。因此,我認爲吉普賽選擇乾脆不承認自己知情。

案發後,網上對與吉普賽的評論非常兩極化,大部分網友認爲她非常令人同情,還有一部份網友不這麼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網友爭論,吉普賽殺死母親的行爲,能否被稱爲自衛。

(吉普賽)

就第二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吉普賽謀殺迪迪一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爲自衛。

一方面,在案發前,吉普賽就像被迪迪囚禁的人質,迪迪嚴格限制着她與外界的接觸,身體虐待她,還恐嚇她自己已經向警察報備了,說她心智有問題。

在不知道母親的行爲,到底能不能算做是犯罪的情況下,吉普賽是不敢貿然向外界求助或透露信息的。因爲萬一求助不成功,等待她的就是母親的怒火、虐待與監禁(我認爲這也是吉普賽不敢和父親說明自己情況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案發前,吉普賽與尼克策劃謀殺時間長達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吉普賽其實可以嘗試收集信息,瞭解是否有其他方法脫困,但她並沒有這麼做(至少現有資料沒有提到她有這方面的嘗試)。因此,不能說吉普賽策劃謀殺完全是無奈之舉。

(吉普賽與尼克)

就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吉普賽的過去讓人同情,但她身上也有一些令人不安的地方。

比如在殺死迪迪後,吉普賽似乎並不難過,反而顯得很快樂(以酒店拍攝的視頻爲例)。從常理出發,大部分人此時的心情恐怕都異常複雜,悲喜交織,但吉普賽似乎並沒有這種沉重的情緒。

除此之外,在紀錄片《親愛的死去的媽媽》中,吉普賽也試圖掩蓋自己的行爲,把謀殺計劃說成是她與尼克共同的想法。

(吉普賽)

但根據尼克與其他人之間的短信記錄、以及尼克與吉普賽間的短信記錄,事情顯然不是這樣的。而且在法庭作證時,吉普賽也承認,是她叫尼克殺死迪迪的。

根據吉普賽與檢方的交易,她只需服刑10年,最遲到2026年就可以出獄了。吉普賽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了。

看完今天的案子,大家有什麼問題嗎?你怎麼看待迪迪的動機?你覺得吉普賽的行爲可以被稱爲自衛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抽出與本案相關的5條精彩評論和問題,由作者在沒藥花園的視頻號上和大家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