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太認真反而不受歡迎

▲太認真反而不受歡迎?(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吳淡如/暢銷作家電視主持人廣播人,愛讀愛寫且愛玩,藉由流暢易讀的文字,使大家悠遊在最浪漫的文學世界

應邀主持一個研討會,在開場前,我看到了主講者之一正拿着密密麻麻的幾張紙,很早就坐在第一排唸唸有詞。

「好認真噢。」跟我一樣早到的人,看到他手上的那幾張紙,都深感佩服,發出了讚歎的聲音

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流下來,看來,他雖然準備充足,但一定很緊張。

我心知不妙。

果然,他是主講人中講得最結巴的一個。惦記着稿子的他,根本沒有辦法眼神觀衆相對,更不用提及現場氣氛了。臺下的人都替他緊張。

還好,當他講完時,所有的人都鬆了口氣,報以如雷掌聲

有趣的是,這些掌聲不是因爲他講得很精采──再精采的文字照本宣科念出來都覺得奇怪──而是因爲他終於講完了。

會後他還責怪講臺燈光不足:他有老花眼,看不清楚。

當廣播主持人的時候,我很怕遇到那些帶着密密麻麻小抄上節目的人。

「您真是用心啊。」雖然,必須這麼說。但看了蒼蠅般的數頁小字,我的直覺反應是提心吊膽。

這一定不會是個流暢的訪問。而且,屢試不爽。

因爲,逐字打稿或背稿的人,表現與語氣一定會很不自然,就算是看不到人的廣播節目聽衆也一定會明白:這個人是在讀稿嘛。

習於萬全準備的讀稿人還有一個缺點:當主持人問的問題是他沒準備到的,他一定會愣在當場,不知所措。

如果你要他講的和他準備的不一樣。他也會出現很明顯的答非所問的情形

有的人還會警告主持人說:「你要不要先看看我的稿子?我沒準備的你不能問!」

美國曾做過一個調查:公開演講給人的威脅感僅次於死亡。我也看過很多人,臺下口若懸河,臺上語言乏味。萬一不得己被推上臺,到底該怎麼準備呢?

英國首相邱吉爾口才很好,從來不看稿,但做任何演講,一定會寫一張簡明摘要。有人問他,爲什麼他總要寫提示性的摘要呢?

他答得很妙:「雖然我會火災保險,但我可不希望我的房子着火啊。」

摘要就等於火災保險。就算不看,用不着它,它也會像字板一樣提醒講者:這些重點非講不可,不會亂槍打鳥!

想要在公開場合好好說話,太認真未必是好事。這世界上,除了訃聞應該逐字尊重的念稿之外,其他的發言,請記下摘要即可。

熱門文章》►從女人睡衣可以看出什麼?►第三者有良心只是「假慈悲」►我的小孩同志 父母該怎麼辦?►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吳淡如部落格《且行且珍惜》。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