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債退休!夏韻芬的富樂中年學: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圖/小花平臺提供)

爲了解臺灣民衆對於個人退休規劃及相關金融商品的需求,由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施羅德投信及《Smart智富》月刊合作進行「2020年臺灣退休理財規劃大調查」,針對全臺22縣市800位35歲至60歲負責個人或是家庭理財規劃的民衆進行網路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97.1%的民衆已經着手進行退休規劃,相較於2015年的調查結果只有5成左右民衆着手準備退休規劃、成長了近1倍,顯示民衆在退休規劃的行動力明顯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從該調查也發現,臺灣民衆對於期待退休年齡的平均值持續延後來到60.86歲、正式突破60歲大關;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介於35歲至39歲的年輕族羣決定延後退休年齡的態度更爲顯著,可以想像這是囿於近幾年國內軍公教年金改革、更長壽的趨勢及低利率總體經濟環境等不利因素考慮下,國人對於「退休」一事出現危機感,也深感「畢竟自己開心生活纔是最重要的!」

國內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在其所着《找個理由來退休:夏韻芬富樂中年學》一書中,以此項調查結果作爲開場白並進一步分析「有開心也有擔心」:開心的是,國內絕大多數民衆愈來愈意識到及早規劃退休生活的重要性,並已着手進行退休規劃;至於擔心的部分則是看到時下年輕人迷惘來自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只能將退休年齡不斷地往後遞延……。

有關退休……你容易忽略的有5大風險!

關於「退休」這檔事,夏韻芬主張在身體力行的同時,也需要在財務上有一定的安全度〈一個安心的財務數目〉,但是不代表一定要完全退出職場,每天環遊世界、遊山玩水才叫退休,「退休是在建立財務安全度之後換取對於工作和生活樣態安排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那麼,在退休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動作?如果決定提早退休,到底要存多少錢纔夠?夏韻芬指出,絕大多數人在討論有關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這個話題,通常都只從日常生活支出來計算;其實,首要考慮的應該是你我經常忽略的5大風險:

風險1、委屈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費。

風險2:低估人身風險,沒有準備安養照護費用。

風險3:活到老才發現錢不夠用,生活品質無法維持。

風險4:低估通膨風險―物價逐年攀升,勞保給付基準卻不會逐年提高,而且還會往下修。

風險5:高估自己判斷力/被借、被騙、被用掉。

說到退休,相信有不少人在退休多年之後,才猛然驚覺「當初想得太簡單了!」因爲,退休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夏韻芬認爲,當一個人對退休後財務的依賴程度愈低,意思就是不再需要爲錢而工作時,對於生活的自由度就會變大,「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因爲退休年紀要往後延幾年而顯得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