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拖一次搞定!LG CordZero A9+ 溼拖無線吸塵器開箱評測

吸 + 拖一次搞定纔是 2021 吸塵器的標配(圖/科技狗 3C Dog)

上次開箱過 Samsung Jet 這次來踢館的是同樣從韓國來的 LG CordZero™ A9+,兩臺的特點都主打可以溼拖。這次售價 NT$24,900 的 A9+ 甚至內建水箱可以自行調整水量還可以吸拖同時進行。所以我說溼拖是不是變成 2021 手持無線吸塵器的標配啦?XD

LG A9P-MAX1外觀(圖/科技狗 3C Dog)

吸力續航

在實測之前先大概說一下它的馬達構造,主要是採用 LG 自家的智慧變頻馬達 P9 跟雙重氣旋快速旋轉,藉此發揮最大的吸力。

不過說真的,對現在的無線吸塵器來說大吸力已經是最基本的要點,重點還是邊吸邊溼拖的清潔力度如何,這個等等會爲大家實測。

內建水箱是 A9+ 溼拖頭的最大特色。(圖/科技狗 3C Dog)

在溼拖之前要先爲水箱注滿水,這個水箱跟掃拖機器人上的水箱很像,只要按一下溼拖頭上的 PUSH 按鈕就可以分離水箱,把旁邊的矽膠塞孔拔掉再用內附的量杯注水進去就好了,實測量杯裝 200ml 的水剛好可以裝滿水箱。

不過因爲它一樣是用電動馬達控制出水,所以我不建議在水箱裡面另外加入漂白水或清潔劑,可能會導致馬達故障喔!

可以根據不同情境自訂三段出水量。(圖/科技狗 3C Dog)

水箱裝好後只要把抹布浸水擰乾裝上溼拖頭就可以開始拖地,主要是靠魔鬼氈拆卸也沒有方向性所以很好裝上去,在實測的過程中也完全沒有遇過拖到一半抹布移位或噴出去的情況。

A9+ 最大特色就是它不僅可以單獨溼拖更可以同時溼拖+吸塵,接上溼拖頭按一下電源就會開啓單獨溼拖模式,按下「+」就可以邊吸邊拖也跟單獨吸塵一樣可以調整三段不同吸力大小,按下「-」則可以回到單獨溼拖模式。

不過邊吸邊拖明顯比單獨使用地板吸頭的吸力來得小續航也較長,因此建議在清潔的時候還是先把髒污吸淨後,再用吸+拖的模式加強清潔效益最大。

實際用最大出水量跟最大吸力拿來吸大小不同的髒污,可以發現第一次幾乎就能把粉末狀的麪粉吸入,其他顆粒狀的髒污則需要反覆清潔才能完全清乾淨。清完 26 坪的工作室水箱還有約一成的水量,約 19mins 吸塵器就會自動關機了。

溼拖頭在運作的時候會不斷向內旋轉,所以第一次使用的時候需要稍微學習一下比較好上手。溼拖頭上跟地板吸頭一樣都有旋轉承軸,所以無論是角落或沙發縫隙稍微喬一下都可以清得到,不過如果高度太低就沒辦法探入(畢竟有水箱嘛)。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單純吸地的能力如何,使用最強吸力的高速模式清潔續航只有 6mins 和它牌最強吸力續航差不多,因爲吸力大會建議搭配電動除蟎吸頭拿來吸沙發或寢具之類的。

因爲它的電動除蟎吸頭是藉着塑膠顆粒+高速拍打把塵滿震動出來再吸入,所以使用時完全沒有拉扯感這點因爲不會傷到傢俱布料我還滿喜歡的。

中間檔位強速模式有 13mins 續航力,吸力雖然比較小但實際使用仍可以輕鬆吸進髒污,我自己會搭配二合一毛刷吸頭拿來清一些不規則的地方,它前面的刷頭可以伸縮所以清鍵盤就很好用,可以用刷毛把裡面髒污刮出來再吸進去。

最低檔位的標準模式續航最長可以持續使用 45mins 左右,我自己配上地板吸頭當作日常一般清潔就非常夠用了,清理各種不同顆粒第一次吸過去除了顆粒大的黃豆可以清掉 98% 左右,如果比較難吸入的地方多停留久一點也可以很好被清掉。

總而言之我自己在清覺得用標準模式吸完地,再裝上溼拖頭轉到吸+拖模式最省力、省電。

另外 A9+ 的充電站有三種方式可以組裝:

*站立式

壁掛式

*簡易分離式

如果是住在租屋處不方便釘牆的就可以選擇站立式使用,充電站不但可以同時爲兩顆電池充電也可以收納二合一毛刷吸頭、隙縫專用吸頭、溼拖頭跟溼拖用抹布。

不過其他吸頭不是因爲受限於管寬大小就是因爲沒有按鈕接點無法裝上收納,就只能再額外自行收好啦~

徒手就可以替換、爲電池充電。(圖/科技狗 3C Dog)

同時爲兩顆電池同時充電要先把單獨的一顆電池放進底部,再把電池裝上主機利用彈簧墊片的方式滑入充電,所以如果你額外買第三顆電池就沒辦法在掃地的同時讓兩顆電池保持充電了。大概 4hrs 可以同時充滿兩顆 2,300mAh 的鋰電池。

不過即便如此我一直都比較偏愛可以換電池的機種,畢竟無線吸塵器的續航幾乎都不到 1hr,有時候清完還要等電池充電再繼續清有夠浪費時間的啊!

手感特色】

最後來簡單開箱一下 A9+,打開它的心情就像開驚喜包一樣爽感滿滿,除了吸塵器本體跟收納充電站外,也另外附贈各個刷頭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境替換使用,另外再給你 1 顆替換用電池、4 片溼拖用抹布、1 個裝水量杯跟 1 個替換用的微塵濾網

A9+ 盒內也太多東西了吧?(圖/科技狗 3C Dog)

迷幻紫的外觀整體磨砂金屬與塑膠材質組成滿有辨識度的,皮革顆粒握把可以增加摩擦力拿起來更穩固,內側也有小隔板來分擔施力能更好掌控清掃方向,在握把下面則是互相平行的集塵桶跟電池槽。

轉到正面可以看到印有 LG Logo 的吸塵器出風口,握把上的按鈕介面分成「電源鍵」、「+」跟「-」三格,所有吸力跟拖地的模式轉換都可以在上面實現(出水量除外),不過沒有面板所以沒辦法即時看到目前模式狀態,上面電池圖示的三顆 LED 燈則可以看到剩餘電量。

剛拿起 1.53kg 主機我還想說這也太輕了吧(結果是還沒裝上電池),裝上電池後整體會加重到 1.97kg,如果是女生要拿來清高處傢俱的話還是會有點小吃力喔。

單靠按鈕卡榫就可以更換刷頭。(圖/科技狗 3C Dog)

除了多角度軟毛吸頭,全部的刷頭、管子跟主機都靠按鈕卡榫就可以快速連接 / 拆卸,完全不需動用到工具很方便,不過這也已經是現在無線吸塵器的標配了。

按一下開關吸塵器就會開始一直吸,不用長按開關這點我一直都很喜歡,畢竟一直按着不但手痠也沒辦法做自己的事。實際在吸地板的時候手感我自己是覺得在中上,吸頭的軸承很靈活即使是沙發縫隙也可以很精準探入,不過人主控的成分也比較多,沒有機器帶人走的那種感覺,也因爲主機體比較重所以容易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這邊也小小說一下,雖然出風口做在前側目的是爲了減少直接吹向人的頻率,不過只要是清理低處或是寢具還是會吹到臉(這避不掉啦),出風口都是過濾完的風所以我自己是比較不介意就是了。

【低預算的選擇】

雖然目前用過得吸塵器不多但少說也有 2-3 臺,手感方面 LG A9+ 確實不是最強的會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但論便利性來說絕對是目前我心中的第一,尤其是邊吸邊溼拖的功能完全就是爲我這個懶人設計的啊!

不過你也不能完全仰賴它的吸+拖,畢竟在此模式下吸力也會下降,很多比較大的髒污還是需要事前先吸起來,再用吸+拖補足纔是最好的清潔方式。

至於論壇吵得沸沸揚揚的電池災情我個人纔剛用不久目前是還沒遇到,比較在意的是它的集塵筒跟電池槽相鄰,可能導致電池槽偶爾入塵需要特別清理,就建議常清理確保電池的健康程度啦!

如果你用不到這麼多配件又想要邊吸邊拖的快感可以考慮另一個型號「A9P-LITEMOP」,配件只給你主要幾個之外,續航略短一點也稍微重個幾公克,但價格整整便宜 NT$5,000 很適合在外租屋的小資族。

那它可以完全取代傳統拖把嗎?

不可能。雖然因爲它的吸+拖讓我輕鬆很多,可是碰到陳年老髒污還是需要用傳統拖把特別施力去嚕才清的比較乾淨。

如果你想送給家裡的長輩也要考慮一下,像我媽就超不信任機器的覺得自己來比較保險,之前送她的掃地機器人現在還躺在倉庫裡 XD,所以還是建議直接帶她去實體店試試看比較保險啦!

那如果是自己要用的話我是覺得有它就夠用了,下班後、假日的寶貴時間我纔不要浪費在清房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