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過境鳥「黃頸黑鷺」  鳥松溼地現蹤

黃頸黑鷺。 (圖/高市野鳥學會提供)

地方中心高雄報導

一隻不知名的鷺科鳥類近日過境高雄鳥松溼地公園,高市野鳥學會確認是稀有的過境鳥「黃頸黑鷺」,族羣數量有減少的趨勢消息一傳出,立刻吸引多名愛鳥人士攝影界前往觀察、記錄

▲黃頸黑鷺。 (圖/高市野鳥學會提供)

鳥松溼地公園是臺灣第一座溼地公園,原爲自來水公司沈沙池,2000年改建爲溼地公園啓用,目前由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主管,高雄市野鳥學會認養管理。溼地面積雖小僅有三公頃,透過良好的規劃與管理,維持良好的生物多樣性,遊客也可以欣賞到豐富的植物生態

根據管理人員表示,12月10日出現一隻不知名的鷺科鳥類,直到12日才被鳥會常務理事文化確認是一隻稀有的過境鳥「黃頸黑鷺」,頓時吸引上百位愛鳥人士和攝影展前往觀察、紀錄

黃頸黑鷺分佈相當廣泛,包括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菲律賓印尼澳洲等地。根據國際鳥盟網站,本種由於分佈廣泛、族羣數量雖有減少的趨勢,在受脅等級上並未達到「易危VU」(Vulnerable)的程度,屬於「少受關注LC」(Least Concern)。根據中華鳥會鳥類資料庫的紀錄顯示:黃頸黑鷺在臺灣出現的縣市基隆(2筆)、宜蘭(10筆)、臺北(46筆)、苗栗(2筆)、臺中(3筆)、彰化(2筆)、臺南(7筆)、高雄(12筆)、屏東(6筆)、花蓮(6筆)、馬祖(13筆)、金門(1筆)、澎湖(9筆)等地。其中以臺北的記錄最多,集中在臺北植物園(2001,22筆)。

出現的月份除了2-3月未記錄外,從春季4月到1月都有紀錄。各年度的紀錄比較,2000年(含)之前有12筆紀錄,2001年和2006年的紀錄最多,之後,近三年都只有個位數的紀錄。高雄曾經出現的地點鳳山水庫(2005、2007)、東沙島(2008、2009)和竹滬鹽田(1984)等地。在這麼近市區的溼地出現是首次紀錄。高雄鳥會表示民衆們把握機會前往觀察,但呼籲不要下到池岸邊、踩踏草皮水岸植物,和鳥類保持適當的距離

▲黃頸黑鷺。 (圖/高市野鳥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