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爆汗恐致心肌梗塞!5症狀要警覺 1穴位緩解胸悶

一般認知,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但其實炎熱的夏天也要注意。(示意圖/達志影像)

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製圖/陳友齡)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爲臺灣10大死因第2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一般認知,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但其實炎熱的夏天也要注意。中醫師指出,夏天不斷流汗,身體水分蒸發會讓血液變得濃稠,達一定程度時就可能造成冠狀動脈堵塞,嚴重甚至會心肌梗塞。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頭暈疲勞、尿量減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時就要警覺。

臺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在臉書粉專「樓中亮中醫博士」發文指出,今年二之氣(4/5到6/5)的主氣、客氣都是火,所以氣溫會比往年還高,除了防中暑之外,也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樓中亮說明,氣溫升高會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加上不斷流汗使身體水分蒸發,血液會因缺水而變得黏稠,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嚴重甚至會造成心肌梗塞。他表示,若出現口渴、頭暈疲勞、尿量減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就代表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

樓中亮進一步指出,心血管疾病常見人羣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是有過重及肥胖問題的人。他建議日常可做到3點來預防,首先,平時應少吃含糖及油炸食物,若要解渴也應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量,採少量分次慢慢喝;再來,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建議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可以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但最好避免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時運動,清晨或傍晚的天氣涼爽,更適合進行;最後,應定期體檢,三高患者要定期量測血壓、血糖以便隨時觀察,且最好戒菸。

除此,樓中亮表示,日常保養可用菊花5g、山楂12g、決明子15g,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代茶飲。或是平時可用黑木耳3朵,加水打成汁當飲品喝。他並補充,若有頭痛、眩暈、高血壓、眼睛酸澀等症狀,可用桑6g、菊花6g、石明3g,加熱水代茶飲,有清肝明目、補肝陰的功效。

至於發生胸悶、胸痛時,樓中亮說,可先按壓「內關穴」至症狀緩解,其位於前臂正中,在2筋之間,腕橫紋往上約3指處,並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