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閬中實踐”

四川省閬中福星中心學校錄播教室語文課《威尼斯小艇》課堂。 學校供圖

縮小城鄉間存在的教育發展差距,特別是教師隊伍之間存在的差距,當前形勢下,教育信息化是一條可選擇的較佳途徑。像許多地區一樣,2019年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的四川省閬中市也選擇了這條路

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因地制宜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採訪。

教學者到教育者

“沒有技術人員指導老師能力又不足,課堂多是簡單放PPT。”“城裡農村教學不一樣,不知道怎麼把城裡好的信息化課程用在農村。”……

聽着校長的訴說,記者瞭解到,信息化設備在閬中鄉村學校曾經成了“有裝備無應用”的擺設。實際上,從2017年起,閬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三通兩平臺”,總投入1.2億元的信息化設備已經到位,但這筆寶貴的教育資源難以見到明顯的產出效益。

怎麼辦?閬中的選擇是,先從教育觀念現代化上下手。

“我們期待老師成爲教育者,現在的教師普遍是教學者,重視教知識與技能;教育者可以理解爲賦能者,關注如何全方位地賦能學生髮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閬中市教科體局黨委書記、局長繆官介紹說,閬中以結對共建和互聯共研作爲突破口,通過名師帶動,影響教師教育理念改變,提升信息技術與教師發展的融合度

“信息化的介入,徹底改變了老師教學理念和教研組織形式。”閬中師範附屬實驗小學校長席筠梅介紹,學校每週安排3天,和成都市棕北小學連線,進行線上教研。

“老師在線看名師上課,哪個環節用信息化、用什麼教學資源,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研究。”學校教導處主任孫豔說,這種直觀的教學覆盤,教師的收穫是最大的,成長是最快的。線上教研結束,教師馬上能“活學活用”,而且很多教師能像名師一樣去思考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

目前,閬中作爲縣級市,教師在四川省各類信息化教學比賽中表現突出。僅2020年,教師獲省一等獎12個,二等獎16個,獲得南充市表彰上百項,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不斷加速,逐步縮小了與城市名校差距。

從單一使用到靈活巧用

創客課程、三維設計、人工智能課程、機器人課程……曾經,這些五花八門的“信息化課程”怎麼開好,讓很多縣城校校長和教師頭疼。

“現在很多老師用設備能力沒問題。”在閬中城東小學校長苟文飛看來,很多課程看似熱鬧,但如何把技術與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任課教師無從下手。

比如,學校的三維設計課,多是在培養孩子軟件使用能力,針對這個問題,苟文飛告訴記者,市裡組織了專家入校指導,提出的項目式教學,給學校課程建設指明瞭方向。

閬中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圍繞“兩課”,即課程設計、課堂改革,開展教學創新實踐,並重點推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現在的課以問題爲導向,綜合各學科知識,學生隨時有大膽想法,我需要快速實現三維建模,還要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閬中市城東小學副校長鄭元強說,現在他一點也不敢放鬆軟件使用的學習,同時課前要準備好各種教學資源,比如微課、視頻等等。

閬中通過“引入國家資源、共享合作資源、開發特色資源”的渠道,建立了豐富的資源體系,閬中市教科體局基教股長母鬆介紹。

目前,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項目式教學,在閬中市各級學校中積極推廣,教師信息化設備使用技能、資源搜尋、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從一個人發展到一羣人成長

在距離縣城38公里的閬中福星中心學校,有一間乾淨明亮的錄播教室。校長蒲春雷對記者說,教師錄課後,通過網絡,可以得到名校名師點對點的課堂教學深入指導,所以學校教師錄課很積極。

“我們是偏遠鄉村校,一直面臨優質資源短缺、骨幹教師流動多、校本研修難的實際問題。”蒲春雷已經在鄉村學校教學30年,近兩年來,堅持每週1次課程錄播……

蒲春雷壓根沒想到,自己的堅持,讓這所鄉村校年輕教師流失少了,更讓他驚喜的是,如今,教師們已經能自覺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了。

其實,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福星中心學校,也發生在閬中各地各級學校。

基於近兩年學校信息化設備基本到位的實際,閬中按照“入校訓―線上訓―測試訓―市級訓”四個階段,進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確保了校校有專家、人人皆參與。

如何將普通教師納入常態化信息化教學專業提升體系?閬中2019年又重點開展了信息能力提升種子教師培訓,促進種子教師所在校教師堅持應用多媒體設備,並源源不斷地帶動其他教師主動提升信息化素養,實現學校教師集體成長。

“爲了讓區域內更多老師信息化素養得到高質量提升,我們同時實施了聯盟強校工程。”閬中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姚琴介紹說,2019年以來,以市保寧中學、福星中心校爲代表的一部分學校分別與成都七中、南充市第五中學等多所名校結成了一對一的線上線下發展共同體,形成名校帶動、資源共享、區域互動的網格局。

繆官表示,未來閬中市將根據各個學校現有條件及差異,構建以“基於課堂、應用驅動”爲核心任務的教師信息化素養髮展機制,以成果打造到輻射推廣的實施路徑,形成常態持續的教師應用能力提升新樣態。(黃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