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賣幾份遊戲?先學學任天堂的自我審查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海拉爾的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說到任天堂遊戲,似乎總是給人一種老少咸宜、健康向上的印象。而“審查”二字,則更像是黃暴遊戲纔會“享受”的專利,與任天堂遊戲無緣。不過,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在開闢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市場的過程中,任天堂的遊戲就遭到過不少審查。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審查絕大多數屬於沒有外力強迫、任天堂的自我閹割行爲。而這背後的原因,就要從美國的特殊國情說起了。

典型的任天堂遊戲形象

我國玩家對於遊戲審查制度想必不會陌生,但遊戲審查絕非中國專利。即使是在以開放著稱的美國,對遊戲的質疑之聲也從來沒有消停過。家長們擔憂《GTA》、《真人快打》裡的暴力引發青少年犯罪,保守基督教團體指責遊戲裡充斥着的巫術魔法、異教神等元素是在引誘人們遠離基督的教導,而近年來女權遠動的興起也波及到遊戲業,女性遊戲角色誇張的身材、暴露的打扮往往被認爲是在物化女性。像是《死或生沙灘排球3》這樣的遊戲爲了避免口水,乾脆取消了美國版本

以暴力血腥著稱的《真人快打》系列也遭到不少非議

爲了對遊戲分級進行指導,1994年獨立評級機構ESRB應運而生。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遊戲屬於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的言論自由,美國官方不會對遊戲內容進行審查,ESRB的評級並無法律效力。一款充滿反人類元素、毫無下限的遊戲,也可以在美國順暢無礙的發行。

但理論之所以爲理論,就在於它在現實世界中不一定行得通。出於保護商業利益、避免大衆抵制的考慮,三大主機平臺商任天堂、索尼、微軟往往自發地擁護ESRB的評級,對遊戲內容進行審查。市面上大部分遊戲,雖然多少會有些性和暴力元素,但只要不太過分,最多會被評爲M級(17+),而所謂的3A大作多是M級和T級(13+)。但是如果遊戲鼓吹反人類,涉及到了屠殺平民和孩童,或是有對性行爲的直接描寫,則很可能會被評級爲AO(18+),會被三大主機平臺商拒絕發行。即使像Steam這樣較爲寬容的平臺,雖然有AO級的遊戲,但至今也未對色情類遊戲鬆口。

ESRB的簡單圖示

正如上所述,即使沒有法律或政府機關的硬性要求,遊戲廠商往往也會自我審查,以保證遊戲裡不出現越界的內容。而即使和其他遊戲廠商相比,任天堂的審查也要苛刻的多。事實上,對第三方軟件進行審覈、控制質量這一模式,本來就是任天堂所發明,然後推行到其他平臺。早在FC和SFC時代,任天堂就對自己平臺上的遊戲嚴格把控,不僅第一方、第二方遊戲,就連第三方遊戲也要一一過目。當年暴力格鬥遊戲《真人快打》初代移植到家用機上時,任天堂就大砍一刀,把血液變成藍色,招牌的終結技變成普通的把對手擊倒,總之就是把遊戲裡面的暴力血腥元素統統替換掉。對手世嘉則將《真人快打》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MD上,成功大賣,成爲了當年在北美對抗任天堂的一大武器。不過即使受到了商業損失,任天堂依然不改初衷,在接下來幾部《真人快打》的移植中堅持“淨化”內容。

左爲世嘉MD版《真人快打》,右爲超任版

另一方面,性元素也一向是審查的重點。日版遊戲中含有性暗示的情節,充滿成人元素的對話,過度暴露和裸露的女性着裝統統被和諧一空。《最終幻想6》裡塞壬等女性妖怪過於暴露的造型因此被修改.審查性元素其實還算是正常的行爲,但任天堂有時候卻做的太過火了,甚至連SFC的《超級惡魔城4》裡作爲背景的裸體雕塑也被批上了上衣——可能任天堂以爲美國人沒有藝術課吧。

惡魔城4裡被穿上衣服的雕像

時至今日,任天堂對於自己平臺上的第三方的遊戲已寬鬆的多。一方面,1994年ESRB評級的誕生,讓家長可以根據評級標籤挑選遊戲,不用擔心把《真人快打》之類的遊戲當成聖誕禮物送給孩子。而更重要的因素則是索尼的PS徹底掀翻了任天堂在主機遊戲業的統治,使得第三方廠商紛紛轉投索尼的懷抱。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肯給任天堂做遊戲就不錯了,哪還能刪刪改改呢?任天堂對第三方的控制就此放開。到了今天,像《Zombie U》之類的喪屍恐怖遊戲依然能夠在WiiU上順利發表。不過任天堂對於自家的遊戲,還是要嚴格的多——別人家我不管,自己的遊戲可不能讓小孩學壞了。甚至由於現在遊戲表現力的增強,“和諧”後的對比也變得更明顯。

N64(左)輸給了PS(右),也標誌任天堂霸權的終結

一大“受害者”就是火焰紋章系列的美國版。從《火焰紋章覺醒》開始,火紋系列就從以往波瀾壯闊的史詩風轉爲輕度動畫風。除了更加輕鬆的劇情以外,遊戲裡也多了不少服務粉絲福利場面。在《覺醒》的一個海灘主題的dlc裡,玩家就可以欣賞到幾位女性角色身穿比基尼的美妙身姿。但在任天堂看來,這樣的場景對於美國玩家來說卻顯得過於暴露。於是在美國版本中,女巫賽爾加的插畫就被加上一張“抹布”以掩蓋她過於性感的翹臀。幾年後的續作《火紋文章IF》的美版同樣沒逃過刪改的命運——新添加的“摸摸樂”功能就在美版裡被刪除。

美日版本《火紋文章IF》對比

火紋系列的刪改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雖然也招致了不少美國粉絲的不滿,但並沒怎麼影響遊戲的核心體驗。不過對於《幻影異聞錄FE》來說,在美國的審查則堪稱傷筋動骨。

《幻影異聞錄FE》是真女神轉生與火焰紋章兩大系列跨界合作的產物,再加上WiiU遊戲稀少,這款獨佔大作從公佈起就倍受核心玩家們期待。不過,當美國玩家們打開遊戲的那一刻,心涮的一下全涼了——遊戲又被任天堂給和諧的面目全非了!最明顯的改動就是女性角色的着裝,性感的演出服被遮蓋的嚴嚴實實,巨乳變成平胸,低腰短褲被拉起了幾釐米,裙底一團漆黑…如此種種不勝枚舉。還記得《覺醒》裡有個海灘福利DLC嗎?《幻影異聞錄》裡也有個類似的溫泉主題福利DLC,這次乾脆直接被砍掉,壓根不能在美國發售

服裝修改只是其中一例

《幻影異聞錄》是一款根植於日本偶像文化作品。遊戲裡女性偶像的演出服、泳裝不僅僅是給男性玩家提供的福利,還是整個偶像文化的組成部分,和遊戲情節息息相關。遊戲其中一段劇情是女主部翼剛剛出道後接到了性感寫真的工作。雖然拍這類寫真是日本偶像的必經一步,但是新人女主自然會有些害羞和不知所措。而接下來的劇情正講的是織部翼如何克服自己,換上泳裝,大方的拍出寫真。但是在美版中,織部翼卻只是接到了一份普通的模特攝影工作,服裝也由日版的泳裝變成了嘻哈風打扮。當然,劇情也相應的和日版南轅北轍——沒錯,他們甚至爲了美版的修改重新寫了一份劇本!

女主的泳裝也被更換

雖然製作方這股認真勁值得稱讚,但從結果來說也只能說是吃力不討好了。把遊戲中原本體現角色性格和成長的劇情砍掉,替換成無關痛癢的其他故事,整個遊戲敘事上自然支離破碎,所謂的日本偶像文化也無從體現。無怪在美國上市後,《幻影異聞錄》因爲刪改內容而遭到了玩家們的口誅筆伐,銷量也慘淡的驚人。

至於爲何任天堂要如此大費周章,哪怕冒着被萬千美國玩家怨恨的風險也要堅持審查修改遊戲,那就有很多解釋了。可能是因爲美國人對於文藝作品中的色情元素比較保守——雖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堪稱性開放的急先鋒;也可能是由於美國女權主義比日本發達的多,所以無法接受遊戲裡一些物化女性的場景和情節。還有人說美國人對兒童色情極爲敏感,而亞洲女性本來在美國人看起來就年齡偏小,像《幻影異聞錄》裡不少女性角色根本就還是未成年人,她們穿起性感的服裝,對於美國人來說完全無法接受。另外,美國深厚的保守基督教勢力,也讓他人對一些敏感話題退避三舍。

然而單單如此,還不足以解釋任天堂的自我審查。確實,《死或生沙灘排球3》這樣的遊戲也沒有在美國發售,但還有更多打色情擦邊球的作品——比如死或生本傳在美國通行無阻。蘿莉露着肚臍大腿滿地亂跑的日本遊戲也多得是。至於像《戰神》系列,以異教神話爲背景,暴力色情五毒俱全,除了少數原教旨基督教徒在網上抗議外,也並未掀起多少風浪。這不由得讓人疑問,任天堂對自家的遊戲如此嚴格,是否有些過於敏感了。

暴力色情一個都不少的“戰神”

其實,任天堂負責本地化的團隊絕非蠢材或是衛道士,他們肯定比大多數人更懂美國人的口味和心理承受底線。然而他們之所以選擇了比其他遊戲公司更加嚴格的審覈標準,是和任天堂在美國的定位有關。

從80年代進入美國市場起,任天堂就着力塑造自己健康陽光、適合全年齡段的形象。16位機主機大戰時,任天堂和對手世嘉就在廣告風格上形成了鮮明對比——世嘉的廣告多用新潮的年輕人或明星,配以動感流行的音樂,主推世嘉MD時尚、有速度感的形象,遊戲陣容也充滿《真人快打》之類成人向作品。反之任天堂的廣告則保守的多。直到後來的Wii、WiiU時代,任天堂任然以老少皆宜的形象示人,廣告裡必有一家老少同時出鏡,強調家庭同樂,堅持推出《馬里奧派對》等聚會遊戲。

任天堂在品牌塑造上可謂十分成功,不僅僅是自己的遊戲在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家長心裡塑造起了良好的口碑,讓他們放心的把任天堂遊戲買回家中,不用擔心孩子會看到什麼兒童不宜的內容。每年的消費者調查中,任天堂在滿意程度上都名列前茅。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形象根深蒂固就意味着轉型也困難。打個比方,如果其他遊戲廠商都是壞孩子,乾點壞事(推出黃暴遊戲)大家都見怪不怪的話,那麼任天堂就像是一個好學生,哪怕偶爾幹了一小件壞事,都會被無數人痛心疾首地指責。美國有一款叫做“Teen React”的讓青少年試玩遊戲、觀看他們有什麼有趣反應的節目,其中一期試玩的是《貝優妮塔2》。當貝姐裸體變身的畫面出現時,試玩者們大驚失色,紛紛表示:“任天堂你怎麼可以這樣?”難道在網絡如此發達的現在,這些美國青少年從來沒見過女性的裸體嗎?當然不可能。他們驚訝的是能在任天堂的平臺上看到這樣的遊戲。任天堂在美國消費者中的形象在此可見一斑。

貝姐的形象被認爲與任天堂主機不搭

於是,對自家的遊戲嚴格審查,堅決嚴打色情暴力元素,保證自己的遊戲都能老少皆宜,對任天堂來說也就順理成章了。一方面可以避免影響自身形象,維護品牌;另一方面,去除成人元素的遊戲也可以取得更加寬鬆的評級,對於銷量有利。

但問題就在於,真正的全年齡向遊戲壓根是不存在的——你永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精靈寶可夢》系列算得上是最人畜無害的遊戲類型,依然免不了被人指責。當年寶可夢的TCG卡牌上就因爲出現了佛教字符號,而被美國的猶太人團體指責是在鼓吹納粹——雖然佛教萬字符和納粹萬字符並不一樣。最後,被輿論弄的焦頭爛額的任天堂只好把卡牌上的萬字符通通替換掉。

一個小小的萬字符弄出了大風波

另一方面,世界上有那麼多玩家,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口味。哪怕單單限定在美國,也足足有幾千萬主機用戶。這麼龐大的人羣裡,有的就喜歡在暴力血腥的遊戲裡發泄,有的喜歡看日系性感小姐姐,還有的想在遊戲中體會深邃的故事與艱難的選擇——這往往與成人元素掛鉤。對於這樣的玩家而言,一款全年齡、卡通風格的遊戲反而毫無吸引力。

更何況,很多時候一些暴力、性、或是政治元素並不僅僅是噱頭,而是遊戲文化的一部分。爲了讓遊戲變得適合全年齡而進行刪改,無異於削足適覆,即損害了遊戲原本的風味,也丟掉了原本的受衆

像《幻影異聞錄》這樣的遊戲,其目標受衆是對日本動畫、偶像文化等次文化感興趣的羣體,在美國屬於絕對的小衆作品。而引進美國時對《幻影異聞錄》所做的這些修改,說的好聽點叫本地化,其實與閹割無異。結果就是大衆羣體依然對這款遊戲不感興趣,而遊戲本來的目標受衆也因爲種種閹割而對本作敬而遠之。《幻影異聞錄》的慘淡銷也屬意料之中了。

更進一步說,任天堂的全年齡政策,不僅僅是毀了那麼一兩款遊戲,而是讓整個任天堂的主機事業都深受影響。

正如上所說的,玩家的口味千奇百怪,其中有的是對全年齡遊戲完全不感興趣的玩家。而不巧的是,隨着玩家的年齡逐步上升(根據美國娛樂軟件協會的調查,2016年美國主機玩家的平均年齡高達32歲),這樣的玩家也越來越多。任天堂在玩家心中建立的形象過於牢固,使得許多年長玩家也認爲任天堂主機上只有些不夠刺激的老少皆宜遊戲,從而敬而遠之。(當然,這不完全是事實)

主機玩家的主力已經是中年人羣了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任系主機是“三墳”的說法。嚴格來說,這兩年的任系主機並不是第三方墳場,而是“3A大作墳場”。當年伴隨着WiiU首發的一系列3A大作,如《刺客信條:黑旗》、《質量效應3》等,統統銷量慘淡,使得第三方對WiiU徹底失去了信心,3A大作從此在WiiU上絕跡。但是WiiU並不缺少一些全年齡向的第三方作品,如雷曼、樂高系列等。這說明在第三方看來,任天堂的主機只適合輕度玩家,而無法吸引到主流3A大作用戶。缺少3A大作的支持,恰恰是任天堂前些年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受到影響的甚至不僅僅是第三方3A大作,還有任天堂自家的遊戲。像是《塞爾達傳說》、《銀河戰士》這樣相對風格嚴肅的作品,銷量就低的和它們超高素質完全不相稱。

銀河戰士系列在覈心玩家中有着極高的口碑,但銷量差到任天堂一度對這個系列失去了信心

筆者並無意完全否定任天堂的全年齡政策。在主機遊戲的黎明時期,嚴格的審查制度確實有助於在美國建立起主機遊戲陽光、健康的形象,避免被惡意輿論打倒。但是正如多次提到的一樣,主機遊戲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是越來越核心化。隨着輕度玩家被手遊拉走,一味堅持原來的全年齡政策,無異於刻舟求劍,再無意義可言。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我們能看到任天堂在形象上的逐漸轉型。Switch的宣傳影像中,出鏡的不再是從前的家庭主婦和小孩,而是深夜孤獨遊戲的男子以及聚會中的年輕人等更與核心玩家相符的形象。在對第三方的態度上,任天堂也比從前開放、積極的多。我們似乎可以預見,無論是在自身的遊戲製作,還是未來在遊戲的審覈上,任天堂也會比以往更加自由,不再拘泥於原來的形象。而這,無論對玩家還是任天堂自己而言,都將會是一件大好事。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